时间: 2025-05-06 02: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4:43
水调歌头
作者: 吴潜 〔宋代〕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
风月尽兜收。
柳径荷漪料,灯火系渔舟。
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
一醉自悠悠。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如果说故乡的美景,真不止是消愁的良方。
谁愿意在邻近的地方居住,得要付出万金的代价。
屋外清澈的水,水边阴郁的竹林,
风月尽收眼底。
柳树小径上,荷叶轻摇,灯火映照着渔舟。
就这样在东岸,耕种两顷田地,谋划着稻米和粮食。
竹篱茅舍,窗户也不用玉来装饰。
新剁的鸡肉鲜嫩,新切的螃蟹膏美味,
喝醉了也觉得悠然自得。
真希望春天能早一点到来,芦笋在长沙洲生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故乡景色和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那个时代的农耕文明鼎盛。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水调歌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即以“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引入,表达了故乡的美好远不止于消愁,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接着,诗人以“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表现出故乡的独特之处,暗示着故乡的美景是无价之宝。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泓澄是水”,“阴森是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眷恋。再者,诗人用“灯火系渔舟”描绘了水边的渔家生活,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夜晚情景,令人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的“田二顷,稻粱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最后几句,诗人描写了美食与饮酒的悠闲,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春天的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开篇提出故乡的美景,暗示其不仅能消愁,更蕴含深厚的情感。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诗人表示,若想在故乡附近居住,需付出高昂的代价,说明故乡之美的珍贵。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
描绘自然景象,清澈的水和幽暗的竹林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景观。
风月尽兜收。
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心灵愉悦。
柳径荷漪料,灯火系渔舟。
继续描写乡村的夜晚,渔舟灯火点点,营造出宁静美丽的画面。
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提到耕作的田地,表达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体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描述乡村的朴素生活,强调生活的自然与真实。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
描绘乡村的美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醉自悠悠。
表达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的乐趣。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而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故乡的美?
A. 青山绿水
B. 繁华城市
C. 荒凉荒野
D. 餐桌美食
“买邻谁欲来住”中“邻”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土地或房屋
C. 亲戚
D. 动物
诗中提到的美食有哪些?
A. 水果
B. 鸡肉和螃蟹
C. 面食
D. 蔬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