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时间: 2025-05-10 06:30:44

诗句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44

原文展示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作者:苏轼 〔宋代〕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白话文翻译

东海像一条碧绿色的环带,西北方向的莱山在云层中隐现。
云光和天色交融,直达三山的回望。
我行走在冬季的中旬,薄雪覆盖,尘埃渐渐消散。
黄昏时分,风中的絮状物静止,半夜时分,扶桑花盛开。
太华山的巅峰参差不齐,时隐时现于云涛之间。
安期生与羡门子,乘龙而去的踪迹在哪里呢?
茂陵的秋风中,客人劝我举杯畅饮。
帝乡的归期不可预测,楚地的风光何时能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莱州:今山东莱州,古代地名。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常与日出有关。
  • 安期与羡门:安期生与羡门子,都是古代道家人物,寓意追求长生不老。
  • 茂陵:指汉武帝的陵墓,常被用作隐喻。

典故解析:

  • 安期生羡门子:二人是道教文化中的人物,象征追求仙境和长生的梦想。
  • 帝乡:指的是理想中的归宿或故乡,常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冬季,雪后初晴之时。诗人通过描写雪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雪后的莱州景色,透过清澈的天空和皑皑的白雪,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首句“东海如碧环”以直观的描绘开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仿佛自然的美在眼前展开。接下来的描写逐渐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云光与天色的交融,喻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冬季的行走,表现出一种沉思与孤独的情绪。黄昏时分的静谧和半夜的花开,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道教人物时,表达了对长生与归属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极简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海如碧环:描绘东海的美丽,形如碧环。
  • 西北卷登莱:写莱州的景致,生动展现山川的雄伟。
  • 云光与天色:诗人观察到云光与天色相映成趣,充满诗意。
  • 我行适冬仲:自述身处冬季,带有自我感受。
  • 薄雪收浮埃:雪后尘埃消散,暗含清新与宁静。
  • 黄昏风絮定:描写黄昏的静谧,风中的絮状物。
  • 半夜扶桑开: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重生。
  • 参差太华顶:太华山的巅峰形态,意象丰富。
  • 安期与羡门:道教人物,象征追求理想。
  • 乘龙安在哉:追问理想归宿,蕴含惆怅。
  • 茂陵秋风客:提及秋风中的客人,暗含思乡情。
  • 劝尔麾一杯:劝酒,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帝乡不可期:对理想归宿的渴望,带有无奈之情。
  • 楚些招归来:期盼归乡,深情厚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海如碧环”,生动形象。
  • 对仗:如“云光与天色”,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黄昏风絮定”,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海:象征广阔与自由。
  • 莱州:地理特征,寄托个人情感。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扶桑:生命与重生的象征。
  • 太华山: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茂陵:思乡情与历史的承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海如碧环”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2. “安期与羡门”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道教人物
    • C. 诗中的山川
    • D. 诗人的理想
  3.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名利
    • B. 自由
    • C. 归属与理想生活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轼的《过莱州雪后望三山》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高补之十月旦生朝一绝 悼六兄宗鲁 其二 代上傅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 渡胡源口二绝 栽竹 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 长春花 时官多以封州俸薄井邑萧条居处湫隘为欢观如 暮春 和何元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平生之愿 枝词蔓语 心粗胆壮 奬说 撞府穿州 有目共赏 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包含吧的词语有哪些 低结尾的成语 选聏 拓界 戈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开绿灯 其验如响 攴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