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07
和陶九日闲居
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余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在九月初九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愉快地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四季的美好无处不在,我乐于追求这些古人所称道的乐趣。龙山让我想起了孟子,栗里则让我怀念了陶渊明。霜菊盛开的艳丽,酒杯轻声的碰撞。闲居让我意识到节令的变换,生活的乐趣伴随我度过了许多岁月。登高远眺,云海在眼前飘渺,醉意中感觉三山仿佛要倾倒。纵情高歌,脚步铿锵,起舞时仿佛带着光荣的光环。经历了坎坷,懂得了天意,深居简出中看到了人情的温暖。只愿年年丰收,秋天都能过得快乐。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及对故人、故地的怀念。重阳节是一个登高望远、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诗中通过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苏轼的《和陶九日闲居》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生活感受相结合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和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首先提到的“九日”,是重阳节,既是一个象征团圆和美好时光的日子,也引发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回忆。通过“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苏轼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充满诗意,尤其是“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二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美丽景象与闲适的生活气息。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表达了自己对浩瀚自然的沉醉,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最后两句“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则是对丰收与快乐生活的期盼,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重阳节的庆祝,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龙山”是怀念哪个历史人物?
“鲜鲜霜菊艳”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诗作,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