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伤离别》

时间: 2025-05-04 01:26:33

诗句

伤离别。

江南雁断音书绝。

音书绝。

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

今年还似前年月。

前年月。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6:33

原文展示

忆秦娥·伤离别 作者:何梦桂 〔宋代〕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悲伤离别之情。江南的雁儿飞过,音信断绝。音信断绝,两行泪水如珠,心中千丝万缕的纠结。 伤心地长久记得中秋节。今年月亮依旧如前年那般明亮。前年的月亮。谁知今夜,月亮圆满而人却分离。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南雁断:比喻音信断绝。
  • 音书绝:音信完全断绝。
  • 两行珠泪:形容泪水如珠,连续不断。
  • 寸肠千结:形容心中极度纠结和痛苦。
  • 月圆人缺:月亮圆满,而人却分离,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来传达离别之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字子实,号潜斋,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离别和怀旧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伤感,特别是在中秋节这个本应团圆的时节,却因离别而感到格外伤心。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伤离别》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诗中通过“江南雁断音书绝”和“月圆人缺”等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中秋节的月亮本应是团圆的象征,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离别的见证,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月亮的反复提及,加深了读者对离别之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离别:直接点明主题,表达离别之痛。
  2. 江南雁断音书绝:通过“江南雁断”比喻音信断绝,加深离别的感觉。
  3. 音书绝:重复强调音信断绝,加强语气。
  4. 两行珠泪,寸肠千结:用“珠泪”和“千结”形象地描述了离别时的痛苦和纠结。
  5. 伤心长记中秋节: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却因离别而感到格外伤心。
  6. 今年还似前年月:月亮依旧,但人事已非,形成对比。
  7. 前年月:重复强调月亮的恒常,对比人的变化。
  8.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最终点明主题,月亮圆满而人却分离。

修辞手法:

  • 比喻:“江南雁断”比喻音信断绝。
  • 重复:“音书绝”和“前年月”的重复使用,加强语气。
  • 对比:“月圆人缺”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之痛和对团圆的渴望。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强化了离别的悲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团圆的深切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雁断:音信断绝的象征。
  • 月圆人缺:团圆与分离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南雁断”比喻什么? A. 音信断绝 B. 江南的美景 C. 雁的飞翔 D. 离别的痛苦

  2. “月圆人缺”表达了什么? A. 月亮的美丽 B. 人的团圆 C. 离别的痛苦 D. 月亮的恒常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比,两者都以月亮为背景,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而何梦桂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离别之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蝶恋花 五月词仍用前韵八首 其一 蝶恋花 和阿袁 蝶恋花 甲申夏荷花生日,南荡舟中,遇太常仙蝶,以酒祝之,环袖三匝而去,歌以志异。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九 赋本事,九叠前韵 蝶恋花八首 其五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鳥字旁的字 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凿定 以身殉国 入圣超凡 痿不忘起 旁贷 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迫不可待 歺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文不值 匕首投枪 石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文制 赤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