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18
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修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五子,丹穴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於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竅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余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进复敢终辞。
我居住在偏僻的地方,生活困苦艰难,没有本事躲避炎热的阳光。
挖地为室,幽静的环境倒也适合炎热的夏季。
宽敞的地方可以容纳一张桌子,狭小的地方则只能放三根支柱。
芳草生长在中唐的土地上,鲜花四处垂挂。
怎能招待客人,只能供小孩子嬉戏玩耍。
我自问该向谁学习,前人所修的究竟仰慕谁呢?
并不像太古的百姓,挖洞避寒的威胁。
也不是向射箭的人学习,空有其名却无实际。
更不是沮丧于世俗,去陶冶自己的品格,学习西方的风尚。
不是楚国的司马,金乐相伴,礼仪周全。
也不是郑伯,享受壑谷甘甜的美酒。
更不是越国的五子,丹穴中无忧无虑。
也不是张巨和,在崇山峻岭中树立师资。
我所仰慕的是陵子,想要效仿蚯蚓的生活。
有个小洞可以藏身,枯木足以充饥。
养生的方式没有遗憾,除此之外又能知道什么呢?
唯愿泽水滋润,歌声悠扬乐此不疲。
岂会羞于泥土的贱,甘心受人高明的嘲笑。
何必谈论清高的士人,善于歌颂形声的诗句。
即使困苦剥削从未经历过,进而又怎敢轻言告辞?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其《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提倡儒家思想,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述居住环境的艰苦与简朴,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人在诗中展示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意味着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他以蚯蚓的生活作为理想,象征着简朴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的愿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隐士的生活理想和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蚓”象征着什么?
诗人居住的环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