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时间: 2025-08-01 04:57:18

诗句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57:18

原文展示: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提到,大家听到“荔支”的名字,令人感到新鲜,但久别的人又有几人能记得它的色香呢?荔枝的叶子像杨梅一样在雾雨中蒸蒸而起,花则如同卢橘般傲然面对风霜。每每看到莼菜在盐豉下的情景,我就更加怜惜它,愿意和葡萄一起压制成酒浆。回过头来,惊讶于尘世间飞舞的雪花,这种诗情真与君共享。

注释:

  • 荔支:荔枝,南方特产,味美鲜甜。
  • 色香:指荔枝的颜色和香气。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食材。
  • 盐豉:指用盐和豆豉调味的菜肴。
  • 压酒浆:指酿酒,利用葡萄等果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清新、情感真挚,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洞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聚会时,借荔枝这一时令美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荔枝为引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开篇引入“时新满座闻名字”,一方面展示了荔枝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与珍惜。接着,诗人通过对荔枝的外形描绘,展现其鲜美的特质,叶子与花朵的比喻更是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诗中“每怜莼菜下盐豉”一句,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加深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诗人通过“回首惊尘卷飞雪”将思绪引向更高的境界,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美食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时新满座闻名字:在座的人都听到荔枝这个新鲜的名字。
    • 别久何人记色香:很久不见的朋友,又有谁还能记得荔枝的色香呢?
    • 叶似杨梅蒸雾雨:荔枝的叶子如同杨梅,在雾雨中蒸蒸而起。
    • 花如卢橘傲风霜:荔枝的花朵像卢橘般傲然面对风霜。
    • 每怜莼菜下盐豉:每每看到莼菜与盐豉的搭配,令人倍感怜惜。
    • 肯与葡萄压酒浆:愿意将荔枝与葡萄一起酿成美酒。
    • 回首惊尘卷飞雪:回首看去,惊讶于尘世间飞舞的雪花。
    • 诗情真合与君尝:这种诗意的情感,真希望能与你共享。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叶似杨梅”、“花如卢橘”,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本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友人情谊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荔支:象征着美好与珍贵,喻示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莼菜:代表着自然的纯朴与简单。
  • 飞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荔支”是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花卉
    C. 一种蔬菜
    答案:A

  2. 诗中“叶似杨梅蒸雾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

  3. 诗人对“莼菜”有什么情感? A. 讨厌
    B. 怜惜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陶渊明的《饮酒》。
  • 诗词对比:苏轼的《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侧重于人与友的情感交流,后者则更注重对静谧自然环境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送归中丞使新罗 秋兴 送孔征士 晚至华阴 送元侍御充使湖南 寄张仲甫 送和西蕃使 送汤中丞和蕃 奉寄中书王舍人 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丑声四溢 代马不思越 几字旁的字 排天 染化而迁 酉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违强陵弱 诱拐 爪字旁的字 黑血 饰非养过 皮字旁的字 东漂西荡 CAD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