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汤中丞和蕃》

时间: 2025-05-02 13:14:23

诗句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

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

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

莫嗟行远地,此去答恩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23

原文展示:

送汤中丞和蕃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
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
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
莫嗟行远地,此去答恩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送别汤中丞和蕃的。前面是中司的任命,天意已经让外国知晓。已经传扬了尧时代的雨露恩泽,更要赞美汉朝的威仪。在陇山上应该回首,河源又重新奔流。孤峰上问候驾车的朋友,空旷的沙漠中看到旗帜。春天的草木唤起乡愁,边城的旅梦也随之改变。不要感叹行程遥远,这次出行是为了报答私恩。


注释:

  • 继好: 继续美好的使命。
  • 中司: 中央的官员。
  • 天心: 天意,指上天的旨意。
  • 尧雨露: 指尧帝施恩,给予百姓雨露的好处。
  • 汉威仪: 汉朝的威仪与风范。
  • 陇上: 陇山,古代地名。
  • 河源: 河流的源头,指代故乡。
  • 孤峰: 孤独的山峰。
  • 徒御: 驾车的人。
  • 空碛: 荒凉的沙漠。
  • 旌麾: 旗帜,象征出征和荣光。
  • 春草: 春天的草,象征生机与乡愁。
  • 边城: 边陲的城市,表示人生旅途中的异乡。

典故解析:

  • 尧雨露: 尧帝是中国古代贤明的统治者,传说中以德治国,施恩于民。
  • 汉威仪: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其威仪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才闻名,多以抒情和豪放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皇甫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深切情感。开篇两句以“天心外国知”引入,表达了对友人出任新职的祝贺,暗含对国家和民众的期望。诗中提到的“尧雨露”和“汉威仪”,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显示出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向往。陇山和河源的意象,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回忆。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二句,将友人的出行与自然景观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以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却又不免流露出对远行的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继好中司出: 友人出任新职,延续着美好的前程。
  • 天心外国知: 天意已让外邦知晓这一任命,显示出友人在国中的重要性。
  • 已传尧雨露: 传承古代明君的恩泽,表明新任职者的责任。
  • 更说汉威仪: 赞美汉朝的威仪,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陇上应回首: 在陇山上应当回望故乡。
  • 河源复载驰: 河流再次奔流,象征着故乡的怀念。
  • 孤峰问徒御: 在孤峰上向旅行者问好,渗透着对友人的关心。
  • 空碛见旌麾: 在荒凉的沙漠中看到出征的旗帜,象征着远行的壮志。
  • 春草乡愁起: 春草勃发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 边城旅梦移: 在边陲城市,游子的梦也随之改变。
  • 莫嗟行远地: 不要对遥远的行程感到惋惜。
  • 此去答恩私: 此次出发是为了回报私人恩情,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 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借代: “尧雨露”和“汉威仪”不仅指代历史人物,更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和思乡展开,既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愿,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露: 象征着恩惠与滋润,暗指友人施政之德。
  • 孤峰: 代表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寄托诗人的关怀。
  • 旌麾: 代表出征与理想的追求,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
  • 春草: 象征生机与希望,同时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雨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恩泽? a) 孟子
    b) 尧帝
    c) 汉武帝
    答案: b

  2. “孤峰问徒御”中的“徒御”指的是什么? a) 驾车的人
    b) 旅行者
    c) 朋友
    答案: a

  3. 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希望
    c) 失望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描写自然景观,寄托壮志。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友谊与离别之情,情感更为浓厚。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唐代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丰富与多样。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诗的艺术与风格》

相关查询

轿中望泛仙山 望清远峡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水乐 行路难五首 送庆基叔德上犹二绝 发通衢驿见梅有感 二月望日劝农既归散策郡圃二首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曲水 稚子弄冰 赵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谊切苔岑 事非前定 止字旁的字 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国富民丰 雷厉风飞 无缚鸡之力 魚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以人择官 包含责的词语有哪些 宠辱若惊 旡字旁的字 细流 包含荦的成语 扑犯 片字旁的字 骋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