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5:29
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教化与修行生活。律仪与教义的传授让人向往,老人如烟雾般升入云霄。树木的颜色在禅经的吟诵中依依可见,泉水的声音在寂静中流淌。宝龛里的经典已历经劫难,壁画上记录着南朝的风华。深竹间的风时而合拢,时而散开,寒潭的月影在水中摇曳。心灵的宁静使我归于内心的理性,喜欢在夜里静坐修道。更想追求真实,乘船渡过潮水去探寻真理。
皇甫曾,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佛教思想,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本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佛教在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其影响。诗人可能是在与高僧分别时,表达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赠鉴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生活的细腻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与向往。开篇的“律仪传教诱”直接引入主旨,展现出僧人教导的魅力。接着描绘了树木与泉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修行环境,体现出道教与佛教和谐共存的思想。诗中“寒潭月动摇”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带有一种冥想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升华与平静。最后两句“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渴望在修道中找到真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修道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敬仰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
诗人皇甫曾生活在哪个朝代?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诗中“寒潭月动摇”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动荡不安
B. 宁静和谐
C. 忧伤离别
D. 欢快喜悦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中“寻真”指的是什么?
A. 寻找金钱
B. 寻找名利
C. 寻找真理
D. 寻找朋友
答案:1.B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