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5:04
苔阶拥立壁,遗像挂蟏蛸。
诵尔天门句,不风江自涛。
千秋无正始,一代见才豪。
三山云作供,姑孰水为醪。
霞明铜棺日,天堕宫锦袍。
那能不相待,空自蹑金鳌。
苔藓覆盖的台阶紧靠着墙壁,遗留的画像像蟏蛸一样高挂。
吟诵你的《天门》诗句,江水也不由自主地波涛汹涌。
千秋岁月没有明确的起始,一代又一代都能见到才俊。
三山的云彩作为祭品,何时能用姑孰的水酿成美酒?
霞光照耀着铜棺,正如阳光洒在宫廷的锦袍上。
怎能不相聚呢?只是在空中踏着金色的鳌虾而已。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字季思,号醒园,晚号青松山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采石谒太白祠》是王世贞在游览李白的祠堂时写下的诗。李白作为唐代的伟大诗人,王世贞对此充满敬仰之情。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缅怀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体现了王世贞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求。
《采石谒太白祠》通过对李白的祠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作品的深刻认识。开篇以“苔阶拥立壁”描绘了祠堂的环境,苔藓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李白的遗像则如同一位神祇,挂在墙壁上,令人怀念。
接着,诗人吟诵李白的诗句,江水也因其才华而波涛汹涌,展现了李白作品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千秋之后,李白的才华依旧被后人铭记,诗人以此表达对李白不朽文采的敬仰。
“三山云作供,姑孰水为醪”一联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了对李白的崇高祭奠。最后两句以“霞明铜棺日,天堕宫锦袍”描绘了李白的壮丽归宿,表现出对伟人的怀念与思考,最终以“那能不相待”引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王世贞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的追忆,表达了对伟大诗人的崇敬,以及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王世贞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天门句”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王世贞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霞明铜棺日”中,铜棺象征什么?
A. 李白的墓
B. 战争
C. 自然景象
D. 酒
诗中提到的“三山”指的是什么?
A. 三个地方
B. 道教名山
C. 三位诗人
D. 三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