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48
和王才鼎怀钱塘
作者:郑刚中 〔宋代〕
钱塘叛卒又婴城,
报至令人失意惊。
天子於今犹自将,
藩臣何以不知兵。
官我良吏因循致,
庙有成谟次第平。
所惜湖山辛丑后,
至今澄洗未曾清。
这首诗描写了钱塘地区发生的叛乱事件,诗人通过对局势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军事无知的忧虑。钱塘的叛军再次围城,消息传来令人失望和震惊。如今天子依然掌权,然而地方藩臣们为什么对军事形势如此无知呢?作为官员的我,因循守旧,导致灾难。虽然庙堂有成规和方略,但实际情况却是平静的表象下暗藏危机。可惜自辛丑年(如1901年)以来,湖山的清澈之景至今仍未能恢复。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事,尤其是国事变迁和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时局动荡,地方叛乱频繁,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官员不知兵事的批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情势。
郑刚中的《和王才鼎怀钱塘》是一首充满忧虑的诗,诗人以叛军围城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关注。诗中透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奈与悲愤,尤其是对官员的讽刺与失望。开篇直接描绘叛军的行动,突出了当前局势的紧迫感。紧接着,诗人质疑天子与藩臣对军事形势的忽视,暗示了国家安全的脆弱。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自省,指出作为良吏的自己也因循守旧,未能及时应对危机,反映出对个人责任的反思。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湖山的澄清未能恢复,象征着国家的美好前景依然遥遥无期。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对官员无能的批评和对现状的反思,情感基调深刻,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词汇: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担忧。
诗词测试:
诗中的“钱塘叛卒”指的是?
A. 叛军
B. 皇帝
C. 官员
D. 平民
诗人对“藩臣”的态度是?
A. 称赞
B. 质疑
C. 忽略
D. 赞同
“所惜湖山辛丑后”中的“湖山”象征什么?
A. 个人荣华
B. 国家安宁
C. 诗人的心情
D.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