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8:1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16:42
经史何须万卷开,
书多方朔反诙谐。
能言正恐迷难出,
绝学方知进有阶。
角逐英雄都扫地,
留传功业谩磨崖。
若无反照观心术,
永堕诸尘万事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与学习的思考。诗中提到,不必为了读遍古今经史而苦读万卷书,书籍多了反而可能变得空洞和滑稽。即使会说正确的道理,若无法自我反省,依然会迷失方向。真正的学习要有层次,通过绝对的知识才能明白前进的道路。在英雄竞争中,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遗忘,所留下的功业也只是浮光掠影。如果没有反观自心的方法,就会永远沉沦在繁杂的尘世中,万事皆乖。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佛教与儒学的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对世俗的批判。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学习、竞争和内心修养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郑刚中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学习、竞争与内心修养的关系。诗的开头便提出一个问题:“经史何须万卷开”,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对读书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指出,若只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知识,反而可能使人迷失方向。这里的“能言正恐迷难出”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知识的获得与内心的反省同样重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郑刚中提到“角逐英雄都扫地”,反映了对名利的冷静思考。在竞争中,许多英雄最终都被历史遗忘,留下的功绩往往只是浮光掠影,难以持久。诗的最后,作者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唯有反照自身,才能避免陷入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不仅有哲理的深度,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风气时的独立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学习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真正的知识应当伴随内心的反省和修行。只有在内心深处有所领悟,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方向。
诗人认为读书的关键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角逐英雄”指的是什么?
若无反照观心术,结果如何?
郑刚中的《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探讨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陶渊明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郑刚中则通过批判社会风气,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两者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