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石穴吟》

时间: 2025-05-01 01:40:54

诗句

陡绝羊肠道,崖居半壁悬。

虹桥浮石磴,铁锁相勾连。

仰观犹惴悚,凿险孰使然。

征士视耽耽,悉索惫经年。

居高宁不畏,失足坠重渊。

水深陷犹后,火热避于前。

烽烟何日靖,王道荡平平。

闬闳安旧宅,稳步听流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0:54

原文展示:

石穴吟
作者: 刘树堂 〔清代〕

陡绝羊肠道,崖居半壁悬。
虹桥浮石磴,铁锁相勾连。
仰观犹惴悚,凿险孰使然。
征士视耽耽,悉索惫经年。
居高宁不畏,失足坠重渊。
水深陷犹后,火热避于前。
烽烟何日靖,王道荡平平。
闬闳安旧宅,稳步听流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陡峭且狭窄的羊肠小道,悬崖半壁而立。虹桥如浮石般架设在山间,铁锁将其相连。仰望高处令人心惊胆战,这样的险境究竟是谁开凿的呢?征士在此苦苦寻找,年复一年,已经感到疲惫不堪。身处高处难道不应该感到畏惧吗?一旦失足就会坠入深渊。水深处的危险尚可后退,而前方的火热却让人无法靠近。烽火何时才能熄灭,王道又何时才能恢复平安?在这安宁的旧宅中,稳步向前,聆听着流泉的声音。

注释:

  • 羊肠道:形容狭窄而曲折的山路。
  • 崖居:居住在悬崖上的意思。
  • 虹桥:形状如虹的桥,象征高悬的桥梁。
  • 仰观犹惴悚:仰望高处仍心生恐惧。
  • 凿险:开凿险峻的路。
  • 征士:指出征的士人。
  • 耽耽:专注或沉迷的样子。
  • 闬闳:形容门庭,指居所的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树堂,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艰险的环境,反映了对人生与王道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石穴吟》是一首通过描绘险峻山道和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深处感受的作品。诗中以“羊肠道”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险峻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行走在山道上的艰辛与不安。紧接着,诗人描绘了虹桥与铁锁的结合,象征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通过“仰观犹惴悚”,诗人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恐惧感,使得诗的情感愈发紧张。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开始反思这种险境与人生的关系,尤其是“居高宁不畏,失足坠重渊”,让人感受到人在高处的脆弱与不安。这不仅是对自然险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生风险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中提到“烽烟何日靖,王道荡平平”,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对安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陡绝羊肠道:陡峭而狭窄的山路,暗示艰难的处境。
  • 崖居半壁悬:半壁悬崖上的居所,表现出孤独与危险。
  • 虹桥浮石磴:形象地描绘出高悬的桥梁,营造出景色的壮美与恐怖。
  • 铁锁相勾连: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依赖。
  • 仰观犹惴悚:仰望高处的恐惧感,反映人的无助。
  • 征士视耽耽:征士的目光中透出疲惫与无奈。
  • 居高宁不畏:在高处是否真的能够无畏,提出疑问。
  • 失足坠重渊:强调失足的危险,寓意人生的风险。
  • 水深陷犹后,火热避于前:象征着面临的双重危机。
  • 烽烟何日靖:对和平的渴望与期盼。
  • 王道荡平平:期望王道得以恢复。
  • 闬闳安旧宅:描绘安宁的居所。
  • 稳步听流泉: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融入。

修辞手法:

  • 比喻:比如“虹桥浮石磴”中的“虹桥”比喻美丽而危险的环境。
  • 对仗:如“水深陷犹后,火热避于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次使用“宁不畏”、“失足坠”等句式,增强语气的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险峻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羊肠道:象征险境与艰辛。
  • 虹桥:象征美丽而危险的自然环境。
  • 铁锁:象征人与自然的联系与依赖。
  • 烽烟:象征战争与动荡。
  • 流泉:象征平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羊肠道”指的是什么样的道路?

    • A. 宽阔的道路
    • B. 陡峭而狭窄的道路
    • C. 平坦的道路
  2. 诗中提到的“虹桥”象征什么?

    • A. 安宁
    • B. 危险
    • C. 连接
  3. “烽烟何日靖”中的“烽烟”主要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石穴吟》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人生的哲思,杜甫在《登高》中感叹国事与个人的遭遇,刘树堂则通过险境反映人生的无奈与渴望安宁的心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树堂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大莫大於死生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九龙争珠战渊底 公无渡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臼字旁的字 剩馥残膏 票友 山邸 天机不可泄露 谷字旁的字 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顾盼自得 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荞丝 韦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包含蒨的词语有哪些 死死平平 欐欐 豆字旁的字 在此存照 井底之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