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32
有所恨二章
作者:欧阳詹
相思君子,吁嗟万里。
亦既至止,曷不觏止。
本不信巫,谓巫言是履。
在门五日,如待之死。
有所恨兮。
相思遗衣,为忆以贻。
亦既受止,曷不保持。
本不欺友,谓友情是违。
隔生之赠,造次亡之。
有所恨兮。
有位君子因思念而叹息,仿佛跨越了万里。
既然已经到达,为什么不来相见呢?
我本不相信巫术,却觉得巫言如同脚印。
在门前等了五天,仿佛在等候死亡。
我心中有些怨恨啊。
思念之情,留下的衣物,作为思念的遗物。
既然已经停留,为什么不加以珍惜呢?
我本不想欺骗朋友,却觉得友情如同违背。
隔世的赠礼,匆忙之间就失去了。
我心中有些怨恨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巫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巫术的迷信,而“遗衣”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思念的意象。通过对比思念和友情的脆弱,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无奈和怨恨。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尤其是对友人和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体的情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心理,尤其是对亲情与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有所恨二章》以简练而充满情感的语言描绘了思念与友情的主题。诗中通过对“君子”的思念,传达出一种遥不可及的情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不确定性。诗的开头以“相思”引入,立刻抓住读者的情感共鸣。接着通过“在门五日”的描写,展现了思念的迫切与无奈,仿佛在等待一种无法实现的期待。
诗中“本不信巫”与“本不欺友”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对信任与背叛的深刻思考。在人与人之间,信任显得尤为珍贵,但又常常容易被误解与怀疑。通过“隔生之赠”,诗人展现了生死之间的隔阂,强调了情感的易逝与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刻探索了人心的复杂,特别是对思念与友情的独特解读,令人感同身受,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思念、友情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达了对失去的怨恨与对理想关系的渴望,揭示了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相思君子”指的是谁?
a) 朋友
b) 爱人
c) 诗人自己
填空题:诗中“在门五日,如待之__。”
判断题:诗人信任巫师的预言。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