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胡无人》

时间: 2025-04-26 18:10:47

诗句

洛阳一少年,善达古今事。

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

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

信哉敢谓胡无人,岁岁叩关来请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0:47

原文展示:

胡无人 洛阳一少年,善达古今事。 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 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 信哉敢谓胡无人,岁岁叩关来请吏。

白话文翻译:

洛阳有一位少年,擅长通晓古今之事。 他有意要颠覆单于的统治,慷慨激昂地提出了五饵之策。 当时的长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今天实施却获得了利益。 确实,敢说胡人中没有人才,他们年年叩关请求派遣官员。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位于今河南省。
  • 善达:擅长通晓。
  • 隳(huī):颠覆,破坏。
  •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 五饵:指五种诱敌之策。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叩关:敲打关门,比喻请求进入或联系。
  • 请吏:请求派遣官员。

典故解析:

  • 五饵:典故出自《汉书·匈奴传》,指汉朝对匈奴采取的五种诱敌之策,包括赐予财物、赠送美女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边疆政策的关注和对年轻人才的赞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代,当时边疆政策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年轻人才的期望和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洛阳少年的形象,展现了年轻人才的智慧和对国家边疆政策的深刻理解。诗中“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一句,既表现了少年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策的独到见解。后两句“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少年的远见卓识和政策的实际效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才的赞赏和对国家政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洛阳一少年,善达古今事”,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才能,洛阳少年,擅长通晓古今之事,展现了他的博学多才。
  • 第二句“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表达了少年的雄心壮志,他有意颠覆单于的统治,并提出了五饵之策,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 第三句“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通过对比,强调了少年的远见卓识和政策的实际效果,长安人当时对此嗤之以鼻,但今天实施却获得了利益。
  • 末句“信哉敢谓胡无人,岁岁叩关来请吏”,表达了作者对胡人的看法,认为胡人中也有人才,他们年年叩关请求派遣官员,显示了胡人的诚意和智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的对比,强调了少年的远见卓识和政策的实际效果。
  • 排比:“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中的“意欲”和“慨然”形成了排比,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赏年轻人才的智慧和对国家边疆政策的深刻理解,同时强调政策的实际效果和胡人的诚意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阳少年:象征着年轻人才的智慧和勇气。
  • 五饵:象征着智慧和策略。
  • 长安:象征着国家的中心和政策的制定地。
  • 胡无人:象征着胡人的诚意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五饵”指的是什么? A. 五种食物 B. 五种诱敌之策 C. 五种兵器 D. 五种乐器

  2. 诗中的“洛阳少年”有什么特点? A. 擅长通晓古今事 B. 擅长武艺 C. 擅长音乐 D. 擅长绘画

  3. 诗中的“长安”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中国的首都 B. 古代匈奴的首都 C. 古代罗马的首都 D. 古代印度的首都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涉及边疆政策和人才的诗作。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胡无人》(张舜民):两首诗都涉及边疆政策,但角度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汉书·匈奴传》:详细记载了五饵之策的背景和实施情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吟集 元日有题 归燕 长门怨 江村 班婕妤 寒食夜 春晚 钓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包含己的词语有哪些 良家子 包含骈的词语有哪些 榷采 混混沄沄 走字旁的字 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实偪处此 心逸日休 干字旁的字 河清人寿 退恕 鸦飞雀乱 笼括 伏节 口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