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捣练子 喜秋》

时间: 2025-07-26 19:12:23

诗句

桐阴湿,竹声乾。

疑雨疑晴独凭阑。

十丈尘消天欲淡,一封书到雁初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2:23

原文展示:

捣练子 喜秋
作者: 许嗣隆 〔清代〕

桐阴湿,竹声乾。
疑雨疑晴独凭阑。
十丈尘消天欲淡,
一封书到雁初寒。


白话文翻译:

在湿润的桐树阴影下,竹子的声音干燥而清脆。
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疑惑着是雨还是晴。
十丈的尘埃已经消散,天空似乎变得淡薄,
一封信已寄出,恰逢大雁初次感到寒意。


注释:

  • 桐阴: 指的是桐树的树荫,湿润的环境。
  • 竹声乾: 干燥的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表示天气干燥。
  • 疑雨疑晴: 对于天气的不确定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
  • 十丈尘: 形容尘埃的消散,暗示清新与宁静。
  • 书到: 意指信件的到达,寄托了思念之情。
  • 雁初寒: 大雁开始感受到寒冷,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雁常常被用作思念与离别的象征,尤其是在秋季,雁南飞的景象更是引人思考。
  • 桐与竹: 桐树常与高洁、清雅相联系,而竹子则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二者在此渲染了秋天的静谧与清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嗣隆,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新独特的诗风著称,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捣练子 喜秋》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季的独特韵味。首句“桐阴湿,竹声乾”便以对比手法,呈现了秋日的湿润与干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疑雨疑晴独凭阑”则展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心中对天气变化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孤独的情感。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十丈尘消天欲淡”表达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暗示着日渐消散的烦恼与喧嚣。最后一句“一封书到雁初寒”更是将思念之情寄托在大雁与信件之间,既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也流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情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深厚,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桐阴湿,竹声乾: 通过对比桐树的湿润与竹子的干燥,表现出秋季特有的气候变化。
  2. 疑雨疑晴独凭阑: 诗人独自凭栏,心中对天气的变化感到困惑,渲染出孤独的情感。
  3. 十丈尘消天欲淡: 描述空气的清新与宁静,象征着烦恼的消散。
  4. 一封书到雁初寒: 信件的到达与大雁的寒意相结合,表达了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 桐阴与竹声的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特征。
  • 拟人: “雁初寒”赋予大雁人性化的感受,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节变换的感慨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高洁与宁静。
  • : 代表坚韧与清雅。
  • 大雁: 思念与离别的象征。
  • 书信: 传递情感与思念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阴湿,竹声乾”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特征?

    • A. 湿润与干燥
    • B. 阴晴不定
    • C. 暴雨与干旱
  2. “一封书到雁初寒”中,雁初寒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思念
    • B. 离别
    • C. 秋天的寒意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许嗣隆的《捣练子 喜秋》在情感上更具秋天的宁静与思念,而李白则在月夜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皆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情感,却展现了不同的情绪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查询

宫中行乐词其八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邹衍谷 送李青归南叶 横江词·其二 杨叛儿 宫中行乐词其三 南都行 发白马 永王东巡歌·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密的成语 肉字旁的字 老来俏 眼大肚小 免怀之岁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酉字旁的字 垂头塞耳 捏脓 磊落光明 足字旁的字 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恂恂善诱 艸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贯朽粟腐 包含燔的词语有哪些 襧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