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37
范老登科犹别姓,
余公应举亦更名。
人心何止矛般险,
世道于今砥似平。
到了赭衣同适市,
知它白棓欲谁坑。
云端别有冥冥翼,
不受虚弦浪箭惊。
范老的中举仍然是别的姓氏,
余公的应举也改了名字。
人心的险恶如同矛一般尖锐,
而今的世道却似乎越来越平坦。
到了市场上穿着红袍的人,
却知道那白棍想要谁来陷害。
云端还有一双隐秘的翅膀,
不怕虚假的弦箭所惊扰。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官员,诗词风格多样,语言精炼,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六和》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人心险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六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人心险恶的深切关注。诗中通过对范仲淹和余公改名字的描写,暗示了时代变迁中身份和名号的无常,折射出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的无奈。
“人心何止矛般险”,一句道出了人性中的自私与阴险,仿佛生活在一个充满对抗和竞争的世界。然而,诗人又将视线转向了“世道于今砥似平”,对比中揭示出社会表面的平和与内心的纷争。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复杂,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赭衣同适市”,暗示官员与平民的接触,以及潜在的利益关系。“知它白棓欲谁坑”,则直指人心险恶的潜在威胁,暗示社会中存在的阴暗角落。
最后两句“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坚定信念,企图超越世俗的纷争与虚妄的攻击。这种精神上的坚韧与超然,更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人心的险恶与社会的表面平和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六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范仲淹
B. 刘克庄
C. 余亦觉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赭衣”象征什么?
A. 平民
B. 官员
C. 士人
D. 诗人
诗中“白棓”代表什么?
A. 友谊
B. 阴险的手段
C. 权力
D. 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六和》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但刘克庄更注重个人理想与人心险恶的对比,而杜甫则更多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