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2:06
声称籍甚自髫年,圣处闻之于膝边。
庙瑟久无人续响,国棋谁与子分先。
书经秦火讹难读,钵至曹溪靳不传。
功行满时笙鹤下,未应山泽著臞仙。
从小就听说你的名声,圣贤之处在我耳边回响。
庙宇中的瑟琴已久无人再弹,国家的棋局又有谁来与你争先?
《书经》在秦火中被误读,曹溪的钵盂也未能传承。
当功德圆满时,仙鹤便会降下,但山泽间的隐士却并未成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士衡,号梦窗,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多样,受到王国维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值动荡,士人对传统文化的失落与传承产生深刻的反思,刘克庄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圣贤的追慕。
《和林太渊二首》通过对古代文化与当代现状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智慧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提到自己从小听闻的名声,体现了对圣贤的崇敬与向往;而“庙瑟久无人续响”则揭示了文化的衰落与传承的断裂。再来看国家的棋局,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无奈。接着提到的《书经》被焚毁,钵盂未能传承,更是对文化传统的哀叹。最后,诗人以“功行满时笙鹤下”寄托了对理想隐士生活的渴望,但却又感叹山泽间的隐士未能成名,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困惑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庙瑟”象征什么?
A. 政治斗争
B. 文化的荒废
C. 自然的美丽
D. 宗教信仰
“书经秦火讹难读”中的“秦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战国时期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唐朝灭亡
D. 明清之际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追求
C. 对战争的控诉
D.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诗作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主题都涉及对音乐与文化的热爱,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人生的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