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7:37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无分同生偏共死,天长恨较长。
风灾不到,月明难晓,昙誓天旁。
偶然沦谪处,感俊语小玉聪狂。
人间世,便居然愿作,长命鸳鸯。
幽香。兰言半枕,欢期抵过八千场。
今生已矣,玉钗鬟卸,翠钏肌凉。
赖红巾入梦,梦里说别有仙乡。
渺何方。向琼楼翠宇,万古携将。
这首诗表达了生死无常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生与死虽然没有相同的命运,却共同承受着长久的痛苦。即使风灾来临,明亮的月光也难以照亮现实的困境。偶尔被贬谪在外,感受到小玉那聪慧而又疯狂的言辞。人在世间,竟然愿意做那长命的鸳鸯。幽香弥漫,兰花的低语似乎在半梦半醒之间,欢聚的时光仿佛已经过了八千个场合。今生已然结束,玉钗卸下,鬟髻松散,肌肤渐凉。依靠红巾入梦,梦中说起另一个仙境,究竟在何方?向那琼楼翠宇,永恒的承载着我们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昌言,号静斋,晚号侍郎,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倡导变法,思想开放。他的诗风独特,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瑶台第一层》创作于龚自珍的晚年,正值其人生遭遇困境之时,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瑶台第一层》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生死的探讨,将读者带入一种深邃的情感体验。诗的开头便直指生死之道,表达了人们在世间的孤独与无奈。虽然生与死的结局不同,但二者都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了痛苦的痕迹。
接着,诗人以月明与风灾的对比,暗示了生命中的困扰和不易。月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而风灾则是生活中的磨难与考验。诗人透过“偶然沦谪处”的经历,感悟到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无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愿意为爱情追求长命鸳鸯的梦想,尽管现实难以如愿。幽香、欢期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追忆。最后,梦中仙乡的描绘则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诗人依然不愿放弃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展现了龚自珍反思人生的智慧与对真挚情感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死、爱情、理想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月光”与“风灾”的对比,想表达什么?
“今生已矣,玉钗鬟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瑶台第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