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会览亭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6:40:06

诗句

角声呜咽下城头,水国风烟欲暮愁。

远日苦遭层嶂隔,归心欲逐大江流。

渔村积火临沙岸,贾客连樯集市楼。

千里家山一回首,林梢新月又如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0:06

原文展示:

角声呜咽下城头,水国风烟欲暮愁。远日苦遭层嶂隔,归心欲逐大江流。渔村积火临沙岸,贾客连樯集市楼。千里家山一回首,林梢新月又如钩。

白话文翻译:

号角声在城头低沉地响起,水乡的风烟在傍晚时分带来忧愁。远方的太阳被层层山峦遮挡,归乡的心愿如同大江的水流一般急切。渔村的火光映照在沙岸上,商船的桅杆密集地聚集在市楼旁。回首千里之外的家乡,林梢上新月弯弯如钩。

注释:

  • 角声:号角的声音。
  • 呜咽:形容声音低沉、悲凉。
  • 水国:指水乡,多水的地方。
  • 风烟:风中的烟雾,这里指傍晚的景象。
  • 远日:远处的太阳。
  • 层嶂:层层叠叠的山峦。
  • 归心:归乡的心情。
  • 逐:跟随。
  • 大江:指长江。
  • 渔村:渔民聚居的村落。
  • 积火:堆积的火光。
  • 沙岸:沙滩边的岸。
  • 贾客:商人。
  • 连樯:密集的船桅。
  • 市楼:市集中的高楼。
  • 千里家山:遥远的家乡。
  • 林梢:树林的顶端。
  • 新月:初升的月亮。
  • 如钩:形容月亮弯曲如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江南水乡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听到号角声,看到水乡风烟,感受到归乡的急切心情。诗中通过远日被山峦遮挡、归心随大江流动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的水乡为背景,通过号角声、风烟、远日、层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忧愁和思乡的氛围。诗中的“归心欲逐大江流”一句,巧妙地将归乡的心情与大江的流动相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后两句“千里家山一回首,林梢新月又如钩”,则通过回首家乡和新月的意象,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凄凉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角声呜咽下城头”:号角声在城头低沉地响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2. “水国风烟欲暮愁”:水乡的风烟在傍晚时分带来忧愁,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3. “远日苦遭层嶂隔”:远处的太阳被层层山峦遮挡,象征着归乡之路的艰难。
  4. “归心欲逐大江流”:归乡的心愿如同大江的水流一般急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渴望。
  5. “渔村积火临沙岸”:渔村的火光映照在沙岸上,描绘了水乡的景象。
  6. “贾客连樯集市楼”:商船的桅杆密集地聚集在市楼旁,展现了市集的繁华。
  7. “千里家山一回首”:回首千里之外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 “林梢新月又如钩”:林梢上新月弯弯如钩,增添了诗的凄凉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归心欲逐大江流”中,将归乡的心情比作大江的流动,形象生动。
  • 拟人:“角声呜咽下城头”中,将号角声拟人化,赋予其悲凉的情感。
  • 对仗:“千里家山一回首,林梢新月又如钩”中,通过“千里”与“林梢”、“家山”与“新月”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通过描绘水乡的傍晚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角声:号角的声音,营造悲凉氛围。
  • 水国风烟:水乡的风烟,带来忧愁。
  • 远日:远处的太阳,象征归乡之路的艰难。
  • 层嶂:层层叠叠的山峦,阻挡视线。
  • 归心:归乡的心情,急切而渴望。
  • 大江:长江,象征流动和归途。
  • 渔村积火:渔村的火光,描绘水乡景象。
  • 贾客连樯:商船的桅杆,展现市集繁华。
  • 千里家山:遥远的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 林梢新月:林梢上的新月,增添凄凉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归心欲逐大江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厌倦 C. 对水乡的喜爱 D. 对市集的向往

  2. 诗中的“角声呜咽下城头”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林梢新月又如钩”中的“如钩”形容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山峦 D. 江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嵲的《会览亭三首 其三》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张嵲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水乡的景象,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张嵲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醾洞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郭尉惠古镜 次韵答幽兰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其三 眺远台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画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瑜的词语有哪些 乌爹泥 降志辱身 股肱耳目 两开头的成语 貝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造谋布阱 朱跗 一丘壑 沙僧 日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问心有愧 道不拾遗 艳体 田字旁的字 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