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20:50:50

诗句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0:50

原文展示: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

白话文翻译:

在混沌初开之后,风和烟各自分开了。
山中荒凉的境界,就像是世外的小天地。
居住在靠近狐狸洞的地方,人与狗、猪一样杂乱无序。
自从回归圣人的教化,才得以沾染尧的仁德。

注释:

  • 混沌: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
  • 风烟:自然现象,象征混乱和不安。
  • 荒境界:指荒凉的环境。
  • 小乾坤:指小的天地或宇宙,形容偏远的地方。
  • 狐狸穴:狐狸的洞穴,暗指野兽栖息之地。
  • 犬豕群:形容人类生活的低劣、混乱。
  • 归圣化:回归到圣人的教化之下,得到教化和修身。
  • 染尧仁:沾染尧帝的仁德,尧是一位贤明的古代帝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仲,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关切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以及对圣人教化的渴望。

诗歌鉴赏: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 其一》是一首反映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关系思考的作品。诗中,苏仲以“混沌初开”引入,表明了对天地间初始状态的思考,暗示着社会的复杂与混乱。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荒境界”,展现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仿佛是在呼唤人们对自然和人性的重新审视。

“人同犬豕群”的意象更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堕落与无序,诗人以此对比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的卑劣,暗示人们的道德沦丧。而“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的句子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期待人们能够在圣人教化下回归仁德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对仗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浓烈,意象更加鲜明。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对照,展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体现了其思想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表达宇宙形成后的初始状态,象征着事物的分化与混乱。
  2.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描绘一幅荒凉的自然图景,暗指人们的生活环境。
  3.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揭示人类社会的堕落与混乱,人与动物的类比反映了人性的低劣。
  4.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期待人们能在圣人教化下重回仁德之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混沌”与“风烟”,“山中”与“世外”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比作犬豕,形象地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人性的堕落。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混沌:象征混乱与无序的状态。
  • 荒境:表现出偏僻和孤立的环境。
  • 狐狸:暗示狡诈与野性。
  • 犬豕:象征人类的堕落与低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混沌”指的是: A. 清晰的宇宙状态
    B. 乱而未分的状态
    C. 和谐美好的状态

  2. “人同犬豕群”的意思是: A.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B. 人类生活混乱低劣
    C. 人类生活富贵

  3. 诗人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 A. 充满混乱的环境
    B. 圣人教化的环境
    C. 自然荒凉的环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仲与李白的诗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苏仲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关注的是个体的情感释放,而苏仲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玄明宫行 探莲曲 弄玉篇 登代郡城晚眺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 柳絮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春日遣怀 中秋旅夜 寿安寺读王北山给谏诗怆然有感因步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南枝北枝 齒字旁的字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椶扇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黄字旁的字 富国彊兵 鄽邸 随寓随安 鼎字旁的字 讥忿 朱绣 献能 包含薏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