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01:50
独龙东路得平冈,始免游人屐齿妨。
更有主林身半现,与公随转作阴凉。
在独龙东路上修建了平坦的道路,开始让游人不再受鞋底磨损的困扰。
更有那主林的一部分隐现,与公路相随,成为游人行走时的阴凉。
此诗描写了独龙东路的修建,体现了当时交通改善的成果。古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表现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反映了王安石政治改革的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推行新政,致力于增强国家实力。其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王安石正力推新法,改善民生,修建道路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与欣喜。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诗的开头通过“独龙东路得平冈”展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改革的积极态度。随后提到“始免游人屐齿妨”,则直观地表明了修路对游人的实惠,表达了对民众出行条件改善的关切。最后一句“与公随转作阴凉”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传达出了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在语言运用上,王安石善于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字句来传达深远的意思。他将道路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表现了对生活和环境的深切关注。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写交通的便利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赞美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生活改善的关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屐齿”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