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 其一》

时间: 2025-04-30 07:11:22

诗句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1:22

原文展示: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白话文翻译:

在深夜凉风吹拂之时,秋天的声音使我惊醒。
月光洒满庭院,梧桐树影只剩一半。
志士感慨于时节,更感到忧愁无尽无休。
碧蓝的天空和银河横亘在天际,广阔无边没有丝毫遮蔽。
本来太虚是如此澄明,但尘世的烦劳却徒然加重。
人心本应该向往天际,何以反而自缚自扰?

注释:

  • 凉飙:凉爽的风。
  • 秋声:秋天的声音,多指秋虫鸣叫等。
  • :充满,满溢。
  • 桐阴:梧桐树的树影。
  • 志士:有志向的人,通常指有理想和追求的人。
  • 浩无际:广阔无边,形容忧愁无尽。
  • 碧宇:碧蓝的天空。
  • 河汉:银河的别称。
  • 绝纤翳:没有丝毫遮蔽。
  • 尘劳:尘世的烦恼和劳累。
  • 胶戾:自缚,自扰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维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擅长诗词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的夜晚,正值凉爽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在月光和秋风中,感受到浓厚的孤独与忧愁。开篇的“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而又略显悲凉的境界,夜的宁静被秋声打破,暗示着一种内心的不安。接着,诗人用“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展现了庭院中的静谧与美丽,但这种美丽却又是短暂的,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一语,将个人的忧虑提升到了对时代的感慨,表达了志士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辽阔的宇宙和洁净的天空,借此传达一种对理想的向往。然而,最后的“尘劳徒敝敝”与“胡为自胶戾”则揭示了人心的迷茫与困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全诗在意象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既有广袤的宇宙和清澈的天空,又有尘世的烦恼,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流露出对人心困境的深切思考,折射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向往,又有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深夜的凉风吹来,秋天的声音让我惊醒,暗示了内心的惆怅。
    2.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月光照满庭院,梧桐树影只剩一半,描绘了静谧的夜晚。
    3.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有志之士感慨于时节,但忧虑却无止境。
    4.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广阔无边的天空与银河,象征理想的无限可能。
    5.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本应清明的宇宙,被尘世的劳累所遮蔽。
    6.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人心向往自由,但为何要自我束缚。
  • 修辞手法

    • 对比: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月光与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比喻:将人心的困扰比作尘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在纷扰的尘世中追求自由与清明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预示着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月光:象征理想与美好,是诗人向往的精神世界。
  • 梧桐:寓意孤独与思乡,常被古人用来表达情感。
  • 银河:象征广阔的理想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午夜凉飙生”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兴奋
    B. 安静
    C. 悲凉
    D. 快乐

  2. “志士感时节”中的“志士”是指: A. 有理想的人
    B. 无所事事的人
    C. 游手好闲的人
    D. 心存怨恨的人

  3. 诗中提到的“尘劳”主要指: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烦恼
    C. 对理想的追求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思念与哀伤。
  • 李白《静夜思》:以更直白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这两首诗在意象上与彭维新的诗歌相呼应,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主题略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感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万大归长沙 送姚司法归吴 送郑判官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李五 送薛大赴安陆 别陶副使归南海 宴春源 李四仓曹宅夜饮 至南陵答皇甫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在意 夕字旁的字 櫑具剑 枕麹藉糟 诡计多端 阉侍 弃如敝屣 以逸击劳 包含恬的成语 鬥字旁的字 汶阳田反 一字旁的字 包含睁的词语有哪些 木木樗樗 蜀椒 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