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青墩卷 其二》

时间: 2025-05-04 10:14:40

诗句

泉下团圞宿恨蠲,墓门夜月罢啼鹃。

即今寒食青墩路,水木迷濛六十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40

原文展示:

泉下团圞宿恨蠲,
墓门夜月罢啼鹃。
即今寒食青墩路,
水木迷濛六十年。

白话文翻译:

泉水下的团聚让人忍不住想起过往的遗憾,
墓门外的月光下,啼叫的杜鹃已然停止。
如今在寒食节的青墩路上,
水边的树木依稀迷蒙,时光已过六十年。

注释:

  • 泉下:指泉水的地下,常用于比喻亡者的归宿。
  • 团圞:团圆、聚集的意思,通常有怀念的情感。
  • 宿恨:指长久以来的遗憾或怨恨。
  • 墓门:指坟墓的入口。
  • 夜月:夜晚的月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啼鹃:指杜鹃鸟的啼叫,常与哀伤联系在一起。
  • 寒食:寒食节,古时纪念亡者的节日。
  • 青墩路:指青墩这一地名,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
  • 水木迷濛:形容水面和树木在朦胧的雾气中模糊不清。
  • 六十年:表达时间的流逝,感叹岁月的无情。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后成为祭祖的日子。此节日强调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诗中提到寒食节与墓地的意象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维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人生的苦乐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寒食节,诗人通过对墓地和亲人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墓地场景,泉水流淌,月光照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氛围。诗人用“宿恨”一词,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现实,提到寒食节的青墩路,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水木迷濛的描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过去的依恋,六十年的时光,仿佛在瞬间流逝,给人以深深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对生命、时间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泉下团圞宿恨蠲:泉水涌动,似在团聚,回忆中却有着长久的遗憾。
    2. 墓门夜月罢啼鹃:在墓门前,夜色笼罩,杜鹃鸟的啼叫止息,暗示着哀伤的情绪。
    3. 即今寒食青墩路:如今寒食节到来,在青墩的路上,带着对往昔的追忆。
    4. 水木迷濛六十年:水面和树木在雾霭中模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恨蠲”与“罢啼鹃”,对称而意境相连。
    • 比喻:泉水与团圆的意象结合,象征思念与遗憾。
    • 意象:水木迷濛,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模糊回忆。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亲情、时光和生命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对亡者的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无情。
  • 月亮:代表孤独与思念,承载着诗人对过往的追忆。
  • 杜鹃:常与哀伤、思念关联,是对亡者的哀悼。
  • 青墩路:特定的地理意象,承载着个人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恨”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遗憾
    • B. 美好的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2. 寒食节的意义是什么?

    • A. 祭祖
    • B. 过年
    • C. 赏花
  3. “水木迷濛”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清晰明朗
    • B. 模糊不清
    • C. 灯火辉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彭维新李白在对月亮的描绘上,李白更显洒脱,而彭维新则更显哀伤,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察院生日 虞察院生日 鸡伏鹜 感物 因凤赞皇平泉草木记有感 虞察院生日 其七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次石鱼 和丁大卿韵 退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客中 用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俏倬 中郞有女 五类杂种 兴风作浪 射隐 黍字旁的字 莺窗 气字旁的字 劳而少功 三框儿的字 以至 张狂妄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