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02
万壑争流处,千年树石幽。
危亭因我作,胜日为君留。
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酬。
尚嫌心境窄,更约九垓游。
在众多山谷交汇流淌的地方,千年的树木和幽静的石头相依相伴。
我所建的高亭在这里,胜过美好的日子,愿为你留住这美好时光。
酒杯中笑声与红裙的醉意相交织,诗篇却因杂乱的装饰而感到羞愧。
我尚觉得内心境界狭窄,期待再约你去游玩九垓之地。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道德修养和理性思考。
此诗作于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诗中流露出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反思,彰显了朱熹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朱熹的《和季通昼寒韵》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首句“万壑争流处”以壮阔的山河描绘出自然的雄伟,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想象。接着,诗人提到“千年树石幽”,则通过对古老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的敬仰与沉静的思考。
“危亭因我作,胜日为君留”,诗人将自己所建的亭子与美好的日子相联系,体现了他希望与友人分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酒笑红裙醉”,不仅是对欢愉场景的描绘,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与享受。最后两句“尚嫌心境窄,更约九垓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境界的向往与内心的渴望,仿佛在呼唤着友人一同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体现了朱熹理学的影响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友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诗中“万壑争流处”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的宁静
B. 自然的活力
C. 友谊的珍贵
朱熹希望与友人一起去哪里游玩?
A. 山谷
B. 九垓
C. 清泉
诗中提到的“酒笑红裙醉”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悲伤的回忆
B. 欢快的饮酒场景
C. 诗歌的创作过程
答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朱熹的《和季通昼寒韵》更注重内心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观描写和人类的豪情。两者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