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时间: 2025-05-02 01:43:16

诗句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16

原文展示: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 〔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白话文翻译:

在我一路行走的地方,苔藓上留下了我的脚印。
白云静静地依偎在水边,春天的草草长得郁郁葱葱,关上了闲散的门。
雨后我欣赏松树的颜色,随着山川走向水源。
溪边的花朵与禅意相对,静默中我也忘却了言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莓苔:苔藓的一种,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柔软且细腻。
  • 静渚:安静的水边。
  • 闲门:不常使用的门,代表一种闲适的生活。
  • 松色:松树的颜色,常用来形容清新、苍翠的景象。
  • 溪花:溪水边的花朵,象征自然的美好。
  • 禅意:禅宗的思想与境界,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使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在表达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写上,与道教和禅宗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隐士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流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卿,号阮亭,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他的诗歌常与道教、禅宗思想相结合,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享受和对禅意的体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开篇的“莓苔见履痕”让人感觉到诗人已在这片幽静的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和谐的场景,白云和春草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凝固。诗中“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思考,雨后的松树更显得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一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将诗歌推向高潮,诗人在溪花的美丽和禅意的平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达到了“忘言”的境界,表明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道教和禅宗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描述了诗人行走在自然中的情景,脚印留在苔藓上,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2.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白云与静水相伴,春草生长茂盛,隐士的生活显得闲适而宁静。

  3.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雨后的松树色彩更加鲜明,诗人随山而行,探寻水源,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4.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溪边的花与禅的境界相互辉映,诗人达到一种超然的心境,心中无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了自然意象,如“莓苔”、“白云”、“春草”等,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比喻:将“溪花”与“禅意”相对比,表达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与自然相融合的宁静心境,体现了道教和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莓苔:象征自然的纯净与柔软,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白云:象征宁静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心灵的超然。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好。
  • 溪花:象征美丽与短暂,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感悟。
  • 禅意: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哲理,体现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莓苔见履痕”的意思是: A. 脚印留在苔藓上
    B. 藓苔盛开
    C. 脚印消失
    D. 苔藓枯萎

  2. “白云依静渚”中“依”的意思是: A. 依靠
    B. 离开
    C. 距离
    D. 隐藏

  3. 诗中提到的“溪花”象征: A. 繁华
    B. 短暂与美丽
    C. 伤感
    D. 凋零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隐者》——贾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刘长卿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两者都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研究》
  • 《刘长卿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芳草渡 旅枕闻雁 芳草 开元乐 开元乐 开元乐 开元乐 春梦 开元乐 秋思 开元乐 雨中花令 其一 雨中花令·别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故呻吟 八字旁的字 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奸舋 丑类恶物 冲辰 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鼎鼎有名 风吹浪打 腌臜 一览而尽 秃宝盖的字 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戮害 卝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力大无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