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离齐州后五首》

时间: 2025-04-29 21:34:30

诗句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4:30

原文展示: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白话文翻译:

锋利的文犀穿过竹林,翠绿的荷叶如面靥般浮出水面。正是在西亭消暑的日子,却将离别的愁恨寄托于烟波之上。

注释:

  • 文犀:指文犀角,古代认为有辟邪之用,此处形容竹笋尖锐如文犀。
  • 剡剡:锐利的样子。
  • 翠靥:翠绿色的面靥,比喻荷叶。
  • 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
  • 西亭:地名,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
  • 销暑日:消暑的日子。
  • 烟波:指水面上朦胧的雾气,常用来形容离别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可能作于曾巩离开齐州(今山东济南)时,表达了他离别时的愁绪。

创作背景: 曾巩在齐州任职期间,可能因公务或个人原因需要离开,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消暑日子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首句“文犀剡剡穿林笋”,以文犀之锐利形容竹笋,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锐利感受。次句“翠靥田田出水荷”,用翠靥比喻荷叶,形象生动,展现了荷叶的茂盛和水面的宁静。后两句“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点明了离别的时节和地点,将离恨寄托于烟波之上,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文犀剡剡”形容竹笋的尖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锐利感受。
  • 次句用“翠靥田田”比喻荷叶,展现了荷叶的茂盛和水面的宁静,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对比。
  • 第三句点明了离别的时节和地点,“西亭销暑日”暗示了诗人对消暑日子的留恋。
  • 末句“却将离恨寄烟波”,将离恨寄托于烟波之上,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文犀剡剡”比喻竹笋的尖锐,用“翠靥田田”比喻荷叶的茂盛。
  • 拟人:将荷叶比作翠靥,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
  • 对仗:诗中“文犀剡剡”与“翠靥田田”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愁绪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 文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锐利感受。
  • 翠靥:比喻荷叶,展现了荷叶的茂盛和水面的宁静。
  • 烟波:象征离别的场景,寄托了诗人的离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犀剡剡”形容的是什么? A. 竹笋 B. 荷叶 C. 烟波
  2. “翠靥田田”比喻的是什么? A. 竹笋 B. 荷叶 C. 烟波
  3. 诗人在哪个地方消暑? A. 西亭 B. 东亭 C. 北亭
  4. 诗人将离恨寄托于什么之上? A. 文犀 B. 翠靥 C. 烟波

答案:1. A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写,抒发了对离别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曾巩的《离齐州后五首》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曾巩的诗则更加直抒胸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曾巩集》:收录了曾巩的诗文作品,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一 范文正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九 晏元献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八 王文正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七 李文靖公 秋水篇 戴明府 其四 戴明府 其三 戴明府 其二 戴明府 咏陈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拂袖而去 百幅被 二纪 矩矱 禾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道义之交 爿字旁的字 形迹 采字头的字 行若由夷 蠹书虫 罚蔽 同道相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