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6:35
原文展示:
菊花 曾巩 〔宋代〕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白话文翻译:
东篱下的菊花今天已经盛开,万物各自在时光的催促下变化。 再去寻找桃杏,它们已经不复存在,旧树在空荡的墙角显得凄凉。 时光一天天流逝,已非往昔,人世间怎能没有盛衰更迭。 红颜与白发相隔不远,权势和名声也相互压制和排斥。 即使是三公这样的高官也未能逃脱饿死的命运,九鼎这样的重器最终也化为尘埃。 因此知道万事皆空,有空闲时只宜举杯饮酒。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志,曾巩的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倾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桃杏、旧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东篱菊花今已开”一句,既展现了秋日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易逝。“年光日日已非昔”和“人世可能无盛衰”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无情、人生多变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以及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无情、人生多变的深刻感慨,并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东篱菊花今已开”一句,菊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到来 D. 夏天的到来
诗中“年光日日已非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人生的短暂 B. 时间的无情 C. 权势的虚幻 D. 名利的淡漠
诗中“三公未能逃饿死”一句,强调了什么? A. 权势的虚幻 B. 名利的淡漠 C. 人生的短暂 D. 时间的无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