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28
少年轻富贵,一意在诗书。
共恨经纶晚,才收老病馀。
寡言知德胜,善应本中虚。
卒相承平业,讴歌元祐初。
年轻时富贵荣华,只专注于诗书。
共同感叹经纶之事来得太晚,才华只能在老病余生中收获。
少言寡语的人,内心知道德行超越一切,
最终能够继承太平盛世,歌唱元祐初年的辉煌。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历任多地官职。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尤其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吕司空挽词三首》是苏辙为纪念吕震之所作,吕震之为人正直、清廉,深得民心。苏辙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吕震之的怀念和对其志向的敬佩,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这首诗作通过对年轻时的富贵与后来的感慨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直接揭示了年轻时的梦想与追求,强调了诗书对作者的重要性,显示了他对文才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人生的无奈,恨不能早早施展抱负,遗憾于未能在年轻时成就大业。
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对德行的重视,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华丽与喧嚣。最后一句则是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歌颂,表达了对元祐年间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风格沉稳,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又有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成熟。
整首诗以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历史的反思为主题,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冀,同时对德行和社会安宁的向往,展现了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苏辙的《吕司空挽词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经纶”主要指什么?
作者对德行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