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其十》

时间: 2025-05-06 02:05:42

诗句

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42

原文展示:

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辞去了应酬的客人,专心养性,不再看书。
书中多有感触,每当合上书本,常常长叹一声。

注释:

  • 避事:避开繁忙的事务。
  • 谢客:辞去客人,不再接待。
  • 养性: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
  • 掩卷:合上书本。
  • :常常,动不动。

典故解析:

诗中虽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养性”一词反映了道家和儒家重视内心修养的思想,强调安静与思考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倡导简约明了的风格,常表达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处于动荡的时代,苏辙选择离开喧嚣,转而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表明诗人已经辞去了繁杂的交际生活,选择独处,以修身养性,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接着,“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则流露出诗人对书中内容的共鸣与感触,显示了书籍带给他的深刻影响。然而,合上书本时的叹息,似乎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这种对内心探索的倾向,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与温文尔雅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避事已谢客:表示诗人已辞去繁忙的社交活动,选择独处。
  2. 养性不看书:表明他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不再被外界的知识所打扰。
  3. 书中多感遇:书籍中有很多感触和见解,反映诗人对文字的敏感。
  4. 掩卷辄长吁:每次合上书本,常常叹息,显示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复:使用“掩卷辄长吁”中的“辄”字,强调常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纷扰的排斥,通过简单的生活选择,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宁静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外界的纷扰与社交压力。
  • :象征知识与智慧,亦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 长吁:象征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避事已谢客”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欢交际
    B. 逃避社交
    C. 热爱读书
    D. 忙于政事

  2. “掩卷辄长吁”中的“辄”字是什么意思? A. 偶尔
    B. 常常
    C. 从不
    D. 一直

  3.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权力
    C. 内心的宁静
    D. 社交的繁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独坐敬亭山》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风格与李白的诗作,虽然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苏辙更倾向于安静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热爱。两种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生查子 咏蝶 生查子四首 其二 生查子 生查子 春晴 生查子 其二 生查子·为朱象甫题海天梦月图 生查子 晚秋 生查子 生查子 代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棚 包含殚的词语有哪些 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包含压的成语 刚肠嫉恶 坚甲利刃 雨字头的字 千了万当 了无惧色 疲懒 单耳刀的字 扬一益二 一针见血 油浇火燎 挹彼注兹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