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53:30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苏辙
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
老来悟前非,尚愧昔游处。
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
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
纵横万余卷,临纸但挥手。
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风送余热,冉冉如人老。
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
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
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
少年时我沉迷于世俗的享乐,徘徊不去。年老时才明白以前的错误,却依然惭愧于曾经游玩的地方。你才华横溢,高高在上,宛如鹤在鸡群中。我虽不及你,但我们是同胞兄弟。结发之初我们就一起读书,明月照进我的窗户。纵使我读了万卷书,写字时却只是随意挥手。学成后却发现毫无用处,合上书卷空自怀疑。于是我去寻找旧日的朋友,再次约定在幽静的居所相聚。秋风送来余温,时光渐渐让人变老。衣服和皮毛应当及时备齐,农田和房屋也应尽早打理。种竹子,总会生出竹笋;种稻子,稻谷也会丰收。高歌归来时的曲子,曲终却留有余音。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兄弟二人都以才华闻名。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感慨,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是一首感怀旧事、沉思人生的诗作。开头两句以“少年”和“老来”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反思。年轻时的无忧无虑与年老时的觉悟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青春的眷恋与对过往的惋惜。
“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朋友才华的赞美,虽有羡慕之情,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兄弟的情谊和自我谦逊。接下来的几句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怀疑,虽然书读得很多,却感到无用,这种对学问的自我质疑,揭示了世俗价值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最后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人生的规律,种竹、种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知识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凸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鹤行鸡群”比喻什么?
A. 平庸
B. 才华出众
C. 乡村生活
诗人通过“秋风送余热”表达了什么?
A. 年轻的活力
B. 对青春的怀念
C. 生命的老去
“学成竟无用”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态度是?
A. 骄傲
B. 怀疑
C. 感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