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1:32
苏辙的《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
山色潮声四面来,城中金碧烂成堆。
不愁门外严扃锁,终日凭栏未拟回。
湖色苍苍日向斜,烟波万状不容滉。
画船人去浮红叶,石径僧归蹑白蛇。
楼观争高不计层,雍雍过雁自相应。
钱王旧业依稀在,岁久无人话废兴。
荷叶初乾稻穗香,惊雷急雨送微凉。
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却浓妆作淡妆。
白酒倾浆脍斫红,昼游未厌月明中。
楼高只辨听歌鼓,不见游人转似蓬。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海的情景。四面山色与潮声交织,城中金碧辉煌,仿佛成堆的财富。我不担忧门外的锁闭,整天倚栏望海却不想回去。湖水在日光下苍翠,烟波荡漾,不容我随意游荡。画船上的人已带着红叶离去,石径上的僧人轻声走过,似乎在追忆往事。楼台高耸不计层数,雁群在空中悠然飞过。钱王的旧业依稀可见,岁月久远,却无人再提兴废。荷叶初干,稻穗飘香,惊雷和急雨带来一丝凉意。晚晴时分,秋山的色彩渐露,浓妆洗去,变得淡雅。白酒倾洒,鲜美的鱼肉在月明下,白天游玩仍不厌倦。楼高只听得歌声和鼓声,游人已不见,似乎如同蓬草般随风飘荡。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辙的诗词以情感真挚、语言清丽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态度。
《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是苏辙在登海楼时写的诗,受到了兄长苏轼的启发。此时,苏辙身处的社会正经历变革,诗中流露出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眷恋。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的“山色潮声四面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山海相间的画面,透过金碧辉煌的城池,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陶醉。随后,诗人以“终日凭栏未拟回”来传达他对现实的淡然态度,尽管门外的世界被锁住,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使他不愿回去。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湖水的苍翠、烟波的变化,以及画船与僧人的交错,构建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展现出人们在自然中和谐共处的状态。尤其是“钱王旧业依稀在”,不仅触动了历史的回忆,也启示人们对古迹的珍惜与思考。
最后,诗人在描写晚晴与白酒时,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惬意,虽然楼高却听不到游人的喧嚣,似乎在强调一种宁静与自我反思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层次,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一种淡然自若的生活态度。
诗中“山色潮声四面来”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不愁门外严扃锁”中“严扃锁”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画船人去浮红叶”,这句诗传达了什么情感?
将苏辙的作品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苏辙更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李白则展示了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首诗在意境上各具特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