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22
作者: 沈天孙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青谿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青谿的姑娘喜欢穿着轻盈的罗裙,
她提着筐子在春天的田野上行走。
到了傍晚,蚕儿饥饿,她想着回家的路,
但却不敢回头去看那位使君。
沈天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与人情见长,尤其擅长抒发内心情感。
《采桑曲》写于春天,正是桑树发芽、蚕儿生长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青谿女儿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对乡土的依恋。
《采桑曲》是一首细腻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劳动者的情感。诗中青谿女儿的形象,既有青春的活力,又蕴含着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切思念。首句“青谿女儿爱罗裙”以生动的形象开篇,展示出女儿的青春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提筐陌上踏春云”,则通过“踏春云”的意象,传达出春日的轻盈与愉悦。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加深,尤其是“蚕饥日暮思归去”,在轻快的氛围中,隐含着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不敢回头看使君”,则暗示着一种情感的矛盾,既渴望与使君的互动,又因身份的差距而感到不安,增添了诗的情感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青谿女儿的形象,传达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柔美与坚韧,同时也表现出对身份与情感的思考。
青谿女儿提着什么在陌上行走?
A) 花篮
B) 筐子
C) 书籍
D) 竹笛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农夫
B) 贵族
C) 管理者
D) 渔夫
诗中“蚕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急切
B) 高兴
C) 忧愁
D) 轻松
两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采桑曲》更侧重于劳动者的情感与身份的矛盾,而《江南春》则更加宏观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