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曲》

时间: 2025-05-07 09:04:22

诗句

青谿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22

采桑曲

作者: 沈天孙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谿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白话文翻译:

青谿的姑娘喜欢穿着轻盈的罗裙,
她提着筐子在春天的田野上行走。
到了傍晚,蚕儿饥饿,她想着回家的路,
但却不敢回头去看那位使君。

注释:

  • 青谿: 指的是青色的溪流,这里可能是一种地方名,象征着生机与自然。
  • 罗裙: 轻薄的裙子,通常用细纱或轻绸制成,象征青春与柔美。
  • 提筐: 提着筐子,指采桑或采摘的动作,体现劳动的场景。
  • 陌上: 指田间小路,春天的田野景象。
  • 蚕饥: 蚕儿因为饥饿而急于回去,表现出对家的思念。
  • 使君: 指在场的男子,可能是身份尊贵的青年,象征着权力与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天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与人情见长,尤其擅长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曲》写于春天,正是桑树发芽、蚕儿生长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青谿女儿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对乡土的依恋。

诗歌鉴赏:

《采桑曲》是一首细腻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劳动者的情感。诗中青谿女儿的形象,既有青春的活力,又蕴含着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切思念。首句“青谿女儿爱罗裙”以生动的形象开篇,展示出女儿的青春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提筐陌上踏春云”,则通过“踏春云”的意象,传达出春日的轻盈与愉悦。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加深,尤其是“蚕饥日暮思归去”,在轻快的氛围中,隐含着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不敢回头看使君”,则暗示着一种情感的矛盾,既渴望与使君的互动,又因身份的差距而感到不安,增添了诗的情感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谿女儿爱罗裙: 描述青谿的姑娘们喜爱穿轻盈的裙子,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活力。
  2. 提筐陌上踏春云: 她们在田间小路上提着筐子,仿佛在踏着春天的云彩,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劳动的乐趣。
  3. 蚕饥日暮思归去: 到了傍晚,饥饿的蚕儿让她思念回家,表现出对家庭的依恋与责任感。
  4. 不敢回头看使君: 她却不敢回头去看使君,展现出对身份差距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抑制。

修辞手法:

  • 比喻: “踏春云”比喻春天的轻快感觉,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 “蚕饥”赋予蚕儿人性,使得情感更为真实。
  • 对仗: 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青谿女儿的形象,传达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柔美与坚韧,同时也表现出对身份与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谿: 代表自然与生命的源泉。
  • 罗裙: 象征青春与女性的柔美。
  • 筐子: 代表着劳动与生活的实践。
  • 春云: 表示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使君: 代表权力与社会地位,突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谿女儿提着什么在陌上行走? A) 花篮
    B) 筐子
    C) 书籍
    D) 竹笛

  2.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农夫
    B) 贵族
    C) 管理者
    D) 渔夫

  3. 诗中“蚕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急切
    B) 高兴
    C) 忧愁
    D) 轻松

答案:

  1. B) 筐子
  2. B) 贵族
  3. A) 急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江南春》: 描绘南方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春夜喜雨》: 通过雨水的滋润,表现出对生命的希望与感恩。

两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采桑曲》更侧重于劳动者的情感与身份的矛盾,而《江南春》则更加宏观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变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庐山僧 题陆墉金沙洞居 中秋夜杭州玩月 早春钱塘湖晚眺 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 赠淮南将(一作少年行) 雨霖铃 枫桥 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 题平望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元渠 冥室椟棺 饮露餐风 撅天扑地 门字框的字 陵署 人情之常 线画 先意希旨 爿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包含氯的词语有哪些 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玉瓮 单耳刀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