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2:58
朱萼疑看九月枫,
繁枝又借峄阳桐。
丹须吐舌迎风艳,
绛蜡笼纱照月空。
西域应分安石紫,
寝宫可作麦英红。
绿珠宴罢归金谷,
七尺珊瑚映水中。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的枫树,朱红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繁茂的树枝仿佛在借着阳光的照耀。丹色的花瓣如同吐舌般迎风招展,红色的蜡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西域的颜色也应当与此相映成趣,寝宫中可用麦英花的红色装点。绿珠宴会结束后,大家返回金谷园,水中七尺长的珊瑚映出美丽的倒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天孙,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枫树红叶之时,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赪桐》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枫树的红叶,仿佛在与阳光争辉。诗的开头“朱萼疑看九月枫”,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氛围,红叶在阳光下显得尤为鲜艳。接着,诗人用“繁枝又借峄阳桐”来表现树木的繁茂,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丹须吐舌迎风艳”,这句通过拟人的手法,使花瓣活灵活现,似乎在与风嬉戏,表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美丽。后面的“绛蜡笼纱照月空”则将景象推向了夜晚,红蜡烛的光影在月空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柔和而迷幻的氛围。
诗中还提及“西域应分安石紫”,这不仅是对色彩的描写,也隐含着对异域文化的向往与欣赏。“寝宫可作麦英红”,则体现了诗人对华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映水中”,总结了宴会的愉悦与归程的宁静,水中的倒影更是将这份美好延续,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萼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叶子
B. 红色的花瓣
C. 黄色的花朵
诗中提到的“金谷”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聚会场所
C. 一种装饰品
“七尺珊瑚映水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水中的倒影
B. 珊瑚的美丽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天孙的《赪桐》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沈天孙更侧重于秋季的丰富色彩,而李白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