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7:48
梁王吹台
作者:王安石 〔宋代〕
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蒙蒙。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
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
借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
空余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的台邑,如今却被荒草所覆盖。更何况是汉朝的骄子,魂游在何处无人问津。回忆当年盛世的景象,皇帝的警卫在虚空中显得无比虚幻。那美人依靠在高处,耳环发出清脆的声音。大梁有千万家,回首往昔却是一片朦胧的云雾。仰望天空却看不见王的身影,云间只指向那青红的方向。宾客中有司马相如,邹枚也因避其锋芒而不见踪影。洒下笔墨如飞鸟般升腾,为王赋诗歌而歌唱雌雄之事。如今这些诗篇难以传世,只有楚辞仍然在世间流传。留下的只是一块荒土,千年后仍在吹送悲凉的风。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及经济学家。他主张变革,推行新法,致力于改善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状况。王安石的诗歌以清新、质朴著称,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内心对历史的感慨与反思之际,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时代的变化使得昔日的辉煌被埋没,诗人以此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梁王吹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的作品,王安石通过对繁华与衰败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诗中呈现的意象,如“繁台”和“蒿蓬”,不仅描绘了景物的变化,还象征着历史人物的兴衰。尤其是“汉骄子”的提及,令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杰,如今却无人问津,令人感到惋惜。
诗中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警惕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仿佛在感叹盛世的虚幻与现实的孤独。在“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王的向往与追寻,但最终却发现一切都已逝去,只留下一片苍茫的云雾。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悲凉,诗人不仅在回顾历史,也在探讨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诗中的“楚辞擅无穷”更是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而“千载播悲风”则将这种悲凉感推向高潮,令人对历史的变迁感到无奈与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繁华与衰败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汉骄子”指的是哪个朝代的英雄人物?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空余一丘土,千载播__”。
判断题: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梁王吹台》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