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8:54
逸少池边有旧山,
几年征泪染衣斑。
驽骀自饱方争路,
騕褭长饥不在闲。
雪涨江南归浩荡,
烟埋河朔去间关。
劳歌一听皆愁思,
况我心非木石顽。
在逸少所居的池边,曾经有一座旧山;
几年间的征战泪水,使我的衣衫沾满斑点。
劣马饱腹后才争着上路,
骏马却因饥饿而无心闲逛。
雪水上涨,江南的归途浩浩荡荡,
烟雾笼罩,河朔的道路渐行渐远。
听那劳歌一曲,心中满是愁思,
况且我的心并非木石般顽固无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主张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彼时他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心中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王安石的《次韵奉酬李质夫》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渺茫。首句提到“逸少池边有旧山”,即刻勾起对往昔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接着“几年征泪染衣斑”,则展现了经历战争带来的悲伤与无奈。诗中的“驽骀自饱方争路,騕褭长饥不在闲”一句,以马的比喻反映出社会中人才的不同命运,低劣的马在饱食后才争着上路,而优秀的马则因饥饿而无心闲逛,暗含对社会竞争的无奈与思考。
后四句则通过描写江南的浩荡归路与河朔的烟雾缭绕,进一步传达了作者心中的愁绪,尤其是“劳歌一听皆愁思,况我心非木石顽”,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并非冷漠的石头,而是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交错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反映出王安石在政治与生活中的种种思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中“驽骀”指的是:
A. 优秀的人才
B. 平庸的人
C. 战士
D. 文人
“雪涨江南归浩荡”中的“雪”象征的是:
A. 冷漠
B. 人生的无常
C. 美好
D. 安宁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怀念与愁思
C. 愤怒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