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四》

时间: 2025-05-01 15:08:08

诗句

苜蓿阑干道亦崇,生涯冷澹与秋同。

如描此地无文处,直上羲皇古朴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8:08

原文展示:

苜蓿阑干道亦崇,生涯冷澹与秋同。如描此地无文处,直上羲皇古朴风。

白话文翻译:

在苜蓿的围栏旁,通往高处的道路也很高,生活的冷清与秋天相同。就像描绘这个地方没有文字的地方,直接向上仰望羲皇的古朴风光。

注释:

  •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饲料,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 阑干:栏杆,指围栏或平台的边缘,暗示着一种空间的界限。
  • 生涯:生活、生存的状态,这里指诗人的生活状态。
  • 冷澹:冷清、淡泊,形容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皇帝,象征着古代的智慧与传统。这里暗指古老的文化和自然的风光。

典故解析:

“羲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帝王,代表着古老的智慧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羲皇,可以引申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魁,清代诗人,以其清雅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山水景色,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魁的晚年,彼时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愈发沉静,常在自然中寻找慰藉,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苜蓿与高耸的道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冷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以“如描此地无文处”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似乎在说,生活的真实不需要华丽的修饰,而是要直面自然与内心的真实。最后一句“直上羲皇古朴风”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指向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淡然与对传统的怀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苜蓿阑干道亦崇”:在苜蓿围栏旁边的道路是如此高耸,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
    • “生涯冷澹与秋同”:生活的寂寞与秋天的萧瑟相似,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如描此地无文处”:描绘无言的地方,表达出对生活中无声部分的感悟。
    • “直上羲皇古朴风”:向往古代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苜蓿阑干”比喻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对仗:如“冷澹与秋同”,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 象征:羲皇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 苜蓿:象征自然与乡村的宁静,代表着生活的简单。
  • 阑干:暗示人与自然的距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束缚。
  • :象征着生命的萧瑟与寂寞,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羲皇:代表古代文化的深厚与智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皇”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智慧与文化
    c) 现代的科技

  2. 诗中“生涯冷澹与秋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萧瑟
    c) 荣华富贵

  3. “苜蓿阑干道亦崇”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a) 道路
    b) 生活
    c) 文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孤寂之美。
  • 孟浩然的《春晓》: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安魁与王维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安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江东去 为张可子郎中寿 大江东去 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 大江东去 海舶书怀 大江东去 其九 次东坡韵,赠谢侍御九仪巡按江西 大江东去 其八 答李蒲汀张阳峰 大江东去 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 大江东去·初功混沌 大江东去·别山美玉 大江东去·人生最贵 丑奴儿令•临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涩苦 竹字头的字 朝宫 龙字旁的字 黄耳传书 洪造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生栋 尾大难掉 渑池之功 艸字旁的字 包含作的成语 病暍 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帮狗吃食 包含兼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