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14
上得孤城向晚春,
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
曾是城中汲汲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
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
不放愁侵易过身。
在傍晚春天的孤城上,
眼前的景象令人忧伤。
四处看去,满是坟冢,
这曾是城中忙碌的人们。
人们总说黄金能使房屋富丽,
但谁会想到荒凉的尸骨终会化为尘埃。
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官位都是一生的事,
而愁苦却不容易摆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反映的生死无常和对名利的思考是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3年),字惟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见长。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站在孤城之上,目睹往日繁华的衰落,感慨人事的无常,表达对生命与名利的深刻反思。
《登城有作》是杜荀鹤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孤城之上,回望往昔,眼前的景象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沉重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孤城的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受。接下来的几句以坟冢为意象,展现出繁华背后的凋零,暗示着即使是曾经的繁荣也难逃归于尘土的命运。诗人通过对比黄金与荒骨,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强调了追求名利的虚幻与无意义。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与愁苦,名利的追逐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成为心灵的负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名利的虚幻,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孤独的城池中,反思繁华与荒凉的对比,最终感悟到物质财富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黄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智慧
D. 爱情
诗的主题主要是探讨什么?
A. 爱情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与名利的虚幻
C. 自然的美景
D. 战争与和平
“遍看原上累累冢”中的“冢”指的是什么?
A. 城池
B. 河流
C. 坟墓
D. 房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杜荀鹤的《登城有作》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忧国忧民,而杜荀鹤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感慨与反思。两首诗都通过景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展现出唐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