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8:02
荆南讲院晤王子寿先生
作者: 洪良品 〔清代〕
先生壮岁谢簪缨,
归卧沧浪白发生。
自谓羲皇陶靖节,
许身稷契杜文贞。
渚宫花老啼莺尽,
梦泽云荒断雁征。
愧我周南久留滞,
巴山夜雨梦春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荣耀的学者,在壮年时辞去仕途,回归田园,安静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他自认为有着古代圣人的理想追求,愿意追随稷契和杜甫这样的伟人。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也感受到了一种失落与愧疚,尤其是对周南的怀念,以及在巴山夜雨中对春天的渴望。
洪良品,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通常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写于荆南的讲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王子寿先生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开头的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位曾经风光的士人选择隐退的决心,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崇敬,表达了自身的理想与抱负。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感受到一丝愧疚与失落,尤其对周南的怀念,暗示着对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渴望。最后,诗人以“巴山夜雨”点题,渲染出一种忧伤和凄清的氛围,反映了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追寻。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探索。
洪良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羲皇”指的是?
诗人对王子寿的生活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