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仪真道中三首》

时间: 2025-07-31 04:14:54

诗句

旋捣香杭炊玉粒,饱肥鲜鲫脍银丝。

它年虚费太官粟,到得江头已恨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14:54

原文展示:

旋捣香杭炊玉粒,饱肥鲜鲫脍银丝。它年虚费太官粟,到得江头已恨迟。

白话文翻译:

正在捣香杭米,炊煮着玉一样的米粒,吃着肥美的新鲜鲫鱼刺身,鱼肉上洒着银丝似的调料。到来年虚耗太官的粮食,到达江边时却已感到时间太晚,心中充满遗憾。

注释:

  • 旋捣:正在捣打,捣制。
  • 香杭:香杭米,指一种优质的米。
  • :煮,烹饪。
  • 玉粒:形容米粒洁白如玉。
  • 鲫脍:鲫鱼的刺身,指生鱼片。
  • 银丝:形容调料细腻的样子。
  • 太官粟:指的是太官(即高官)所用的粮食,常指上等的米。
  • 江头:江边,指到达江边的地方。

典故解析:

“太官粟”是指官府所用的优质粮食,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向往和对繁华生活的追求。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文升,号竹溪,宋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与人情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仪真道中三首》是李弥逊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美食的享受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在游历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因而产生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细致的食物描写,构建出一种丰盛的生活场景,仿佛可以嗅到那香气扑鼻的米饭和鲜美的鲫鱼。诗人用“玉粒”和“银丝”的形象,传达了对食物的极高审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然而,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惋惜与无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同时,诗中对美食的描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饮食的重视,蕴含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旋捣香杭炊玉粒:描写正在捣制香杭米,强调米粒的洁白与美味。
  2. 饱肥鲜鲫脍银丝:描绘丰盛的鲫鱼刺身,增添了美食的诱惑。
  3. 它年虚费太官粟: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忧虑,担心会浪费优质的食材。
  4. 到得江头已恨迟:感叹时间的流逝,无法及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米粒比作玉,增加了美感。
  • 对仗:前后句式和意象相对,如“旋捣”和“炊”、“饱肥”和“鲜脍”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珍惜当下生活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要关注时间的流逝,珍惜当下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杭米:象征着生活的丰盈和美好。
  • 鲫鱼:代表着大自然的馈赠,体现了对美食的崇尚。
  • 玉粒:象征纯洁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旋捣香杭炊玉粒”中的“香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米
    • B. 一种鱼
    • C. 一种调料
    • D. 一种菜
  2. 诗中提到的“鲫脍”指的是什么?

    • A. 鲫鱼的刺身
    • B. 鲫鱼的汤
    • C. 鲫鱼的干制品
    • D. 鲫鱼的炖菜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感到满足
    • B. 对时间的惋惜
    • C. 对美食的热爱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与时间流逝的无奈,虽然主题相似,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李弥逊则显得温婉和细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注》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夜书怀 杂曲歌辞。苦热行 蓝田山石门精舍 题友人云母障子 渭川田家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辋川集。木兰柴 赠裴十迪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宿郑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骇涩 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咍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下船 熟察 全神倾注 一抔土 十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罪合万死 里字旁的字 披削 连衽成帷 情在骏奔 佐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