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赠陈宋邻)》

时间: 2025-04-30 21:27:33

诗句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

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

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

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33

原文展示:

生查子(赠陈宋邻)
向子諲 〔宋代〕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
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
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
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月光下梳妆的场景。月光如丝般细腻,轻轻洒在她的眉间;轻柔的云彩回归到她的鬓发上。她在镜子前慢慢化妆,窗帘外的花影随着微风而摇曳。她透过窗户斜看着悠长的秋水,耳边传来春莺的细语。面对这份情感却无计可施,唯有在心中默默地思念。


注释:

  • 娟娟:形容细腻柔和的样子,这里形容月光。
  • 整整:整齐、端正,形容云彩归来的样子。
  • 镜里弄妆迟:指在镜子前慢慢化妆,表现出一种细致和优雅。
  • 帘外花移影:窗外花影随风摇动,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 斜窥:斜着眼看,表现出一种细腻的观察。
  • 秋水长:秋天的水面悠远而绵长,暗示思念的情感。
  • 软语春莺近:春天的黄莺轻声低语,象征着柔情。
  • 无计奈情何:面对无奈的情感,表示无能为力。
  • 只有相思分:只有思念的情感在心中徘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友仁,号汝斋,南宋时期的词人。其作品多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善于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无奈情感的感慨,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

《生查子(赠陈宋邻)》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月光、云彩、镜子、花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诗的开头“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用月光与云彩的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既描绘了女子的容颜,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柔情。接下来的“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则通过描绘女子在镜中化妆的细致情景,进一步突显了她的优雅与静谧。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斜窥秋水长”和“软语春莺近”,展现了女性面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突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思念的深切,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情感无奈的叹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娟娟月入眉:月光如丝般轻柔,映照在眉间,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
  • 整整云归鬓:云彩整齐地飘动,映衬出女子的鬓发,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镜里弄妆迟:在镜子前慢慢化妆,显示出一种优雅与从容。
  • 帘外花移影:窗外花影随风摇动,增加了诗的动态美感。
  • 斜窥秋水长:透过窗户斜看秋水,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软语春莺近:春莺的低语,象征着柔情,传递出春日的温暖。
  • 无计奈情何:面对情感的无奈与无能为力,透露出一种深沉的遗憾。
  • 只有相思分:唯有思念的情感在心中徘徊,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轻柔的丝,形象生动。
  • 拟人:春莺低语,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感染力。
  • 对仗:如“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思念和追求,融合了自然与情感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柔美与静谧,暗示内心的柔情。
  • 云彩:象征着轻盈与飘渺,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审视,展示了自我意识。
  • 花影:象征着生命的动态与美的短暂,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
  • 秋水:象征着悠远与思念,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娟娟”形容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太阳
    • B. 月光
    • C. 星星
  2. “无计奈情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春莺”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悲伤
    •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秦观的《踏莎行》

诗词对比: 向子諲的《生查子(赠陈宋邻)》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向子的诗以细腻的描绘展现情感的无奈,而李清照则通过梦境和回忆表达对往事的感怀。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与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历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元不伐暮春再游俞氏园期任道卿刘长孺不至 送舒永丰 何元静以诗索花次韵诗尾致剪花之约 李使君示开化诸诗 送侯元进罢泾溪丞 送别徐南美 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 和赵鹏翔赠李生 铜爵研 正月十日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气自如 黑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节中长节 人烟阜盛 斤字旁的字 包含淹的成语 至知不谋 鸿翔鸾起 镊工 弟子员 厉兵粟马 锁结尾的成语 父字头的字 转轮圣王 鳥字旁的字 一字不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