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3:50
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旂常满,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与期望。大君(皇帝)应当忘却自我,顺应天命居于紫宸(皇宫)。希望礼仪能够明晰,歌颂能够顺应民心。皇宫的伟大图景是为了盛大而设,皇极的礼仪得以更好地宣扬。皇帝面朝万国,东堂则会见百神。云朵下,皇旗常常飘扬,天庭中玉帛(宝物)陈列。钟石的声音和睿智的思想融合,雷雨则象征着深厚的仁德。国家安定,人民得以娱乐,但王业的建立本是艰难的。希望能停止瑶池的宴会,亲自来观察农田的春耕。低微的宫殿昭示着夏季的德行,尊重长辈,和睦相处。微臣不敢不恭敬地拜手,歌舞声中颂扬着伟大的新政。
陈子昂,字伯思,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此诗作于唐代高宗时期,正值国家盛世,诗人对皇帝的统治和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注,情感深厚。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的歌颂,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表达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宸”、“南面”、“东堂”等,展现了皇权的神圣与礼仪的重要性。诗人在赞美之余,隐含了对现实的关怀与反思,尤其是对农田耕作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的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尤其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微臣”自称,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对皇权的尊重,形成了一种谦和而坚定的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皇帝的仁德与国家的繁荣,同时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与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诗中的“大君”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紫宸”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春江花月夜》与《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都描绘了自然与人事,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后者则聚焦于政治与民生的关系,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对《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欣赏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