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37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
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
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
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
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我曾经怀有东山的志向,然而现在北上征战并非我心所愿。
我辜负了平生的理想,感动得泪水湿透了衣襟。
傍晚我登上蓟楼,远望燕山的高峰。
辽海一片苍茫,胡人的沙尘飞扬而深厚。
峨眉山如同梦境般遥远,仙女在哪里能寻找?
我击剑长叹,白天忽然就要西沉。
听说你即将去洛阳,特地寄上南方的音信。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写于陈子昂的北征时期,此时正值唐朝初期,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感慨于自身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北方征战的无奈。
这首诗以“登蓟楼”为起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悲伤与失落。第一联中,诗人以“东山宿昔意”引入,表达了他曾有的理想与追求,但如今却因北征而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用“感涕下沾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破灭的痛心,情感真挚而动人。
在描述自然景物时,诗人使用了“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的诗句,展现出一种孤独的高远之感。通过辽海的辽阔与胡沙的飞扬,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的感慨,隐喻国家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最后,随着“白日忽西沉”的感叹,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而对朋友贾兵曹寄予的南音,则是寄托了他对理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流露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显示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国事的关切。
陈子昂在诗中提到的理想象征是什么?
a) 北征
b) 东山
c) 燕山
诗中用“白日忽西沉”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感伤
c) 喜悦
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中?
a) 孤负平生愿
b) 感涕下沾襟
c) 击剑起叹息
同主题的作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