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7:51
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
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
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
跳哮逞雄攫,系首八尺缗。
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
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
海中的鲸鱼乘着狂风巨浪,激起波涛直冲九天。
退潮时触碰泥沙,露出空荡的骸骨。
猛虎摇着尾巴走,饮血却不满嘴唇。
它在跳跃吼叫,展现雄姿,脖子上系着八尺长的缗绳。
虽然命运在天,但成就却要靠自己。
可叹那灯下的飞蛾,难道不厌恶自己的生命吗?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靖节,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参与反元斗争,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冲突是诗人关注的重点。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自我努力的肯定。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和动物本能的描写,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奋斗的必要。开篇的“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运用海洋的壮阔气势,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奔放。接着“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则以残骸的意象,暗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则引入了猛兽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生存的残酷,暗示人类在社会竞争中的艰辛与血腥。而“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则传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尽管命运的安排无法改变,但成就与否却在于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最后以“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收尾,既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又引发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动物的描写,探讨了命运与个人努力的关系,强调在不可控的命运面前,人依然需要努力奋斗,彰显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态度。
海鲸与猛虎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挑战,而蛾则代表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自我迷失。
海鲸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猛虎表现了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