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38:42
夜发白沙驿,亭午至冰口。
中流郁风雾,密雨蔽原皂。
冥濛蛟龙过,隐辚怒雷吼。
倾歌卧帆席,冯翼惑前后。
畏途生顷刻,颠倒乱足手。
仓皇投山馆,喜惧剧纷纠。
摄身整衣整,沾湿及肩肘。
平生历道路,艰险颇曾受。
未能外形骸,岂敢轻衰朽。
捐躯匪成仁,垂堂不宜狃。
总辔登前岭,烟云尚昏黝。
经阻有妨虞,姬文亦奔走。
夜里从白沙驿出发,正午时分到达冰口。
河中浓雾弥漫,密集的雨水遮蔽了原野。
迷蒙中像蛟龙一样的水流经过,隐隐约约的雷声怒吼。
在船上高歌,躺在帆席上,心神迷惑于前后不定。
一瞬间的畏惧使我踉跄,手足皆乱。
惊慌失措地投身于山馆,喜与惧交织纷乱。
整理好衣服,浑身湿透到肩膀和肘部。
我一生走过的道路,经历了许多艰险。
即使未能摆脱身体的枷锁,又怎敢轻言衰老与死亡。
捐躯并非成就仁德之事,面对堂堂正正的道义不该沉迷于此。
驱马登上前岭,烟云之间仍显得昏暗。
遇到阻碍总有顾虑,姬文也在奔走。
刘基(1311-1375),字梦得,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刘基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刘基出行时,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包含着他对艰难旅途的描写,同时也透出他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发白沙至水口》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与自然风光的诗。诗人在夜晚出发,经过惊险的水域,展现了自然的威严与旅途的艰难。在描写中,诗人将风、雨、雷和水流等自然元素融入旅途艰辛的情景中,使得全诗充满了动感与紧迫感。诗中反复对比“喜与惧”的情绪,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的无常时的脆弱与无助。
从结构上看,诗分为几个部分,先是描绘出发的场景,接着是旅途中的景象,再到内心的感受,最后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蛟龙”、“密雨”、“烟云”,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更体现了人对抗自然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旅途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旅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反思,传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勇敢追求。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白沙驿”象征什么?
诗中的“蛟龙”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