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28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
作者: 刘基
去年见雁思乡里,
今岁还乡雁不来。
此地凄凉逢九日,
何时清切睹三台。
莞茅夜冷蛩螀急,
禾黍秋空鸟雀哀。
辟难无劳效桓景,
巢居随处压崔嵬。
去年看到大雁飞过,想念家乡;今年回到故乡,却不见大雁来。这个地方在重阳节时十分凄凉,何时才能清晰地看到三台星?夜晚的芦苇冷得发抖,秋天的天空中,鸟儿们悲鸣哀叫。面对艰难困苦,不必效仿桓景的隐居;四处栖息的生活,随处都有崔嵬的高山。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叔华,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是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刘基的诗歌风格典雅,常以悲愤、怀古等主题见称,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当时国家动荡、个人处境的困顿,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开头两句以“雁”作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正如大雁的迁徙与季节的更替,暗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接着,重阳节的到来令诗人感受到一丝凄凉,诗中“此地凄凉逢九日”的描写,增添了节日的孤寂感与沉重感。
“莞茅夜冷蛩螀急”描写了秋夜的寒冷与虫鸣,揭示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脆弱;而“禾黍秋空鸟雀哀”则通过鸟雀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面对困苦时的无奈和无助,诗人不愿意效仿桓景的隐居,而是感受到生活的压迫,尽管处境艰难,却依然选择面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思,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悲伤与孤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何时清切睹三台”中的“三台”指代什么?
诗人提到的“蛩螀”指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情感和人生感悟时,所采用的风格和情感基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