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01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秋天的夜晚明月又一次圆满,城楼在夜色中重重叠叠。
仿佛又要在江南重聚,竟让我怀疑是在梦中相逢。
微风吹动树枝,惊起了暗处的喜鹊,露水打湿了草丛,覆盖了寒蛩。
在异乡的旅途中,醉意正浓,彼此相留却又畏惧晨钟的响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20年-约795年),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后迁居长安。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流寓他乡时,正值秋夜,月色皎洁,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诗人偶遇故友,兴起共饮之情,但又因身在异乡而感到无奈,体现了游子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美丽景象,月亮皎洁,城阙重重,诗人与故人相聚于此,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开头两句“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月光洒在城市的楼阙上,给人一种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还作江南会”,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美好却又让人怀疑是梦境,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渴望。随后几句通过“风枝惊暗鹊”和“露草覆寒蛩”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象,风吹动枝条,惊起了暗藏的喜鹊,露水湿润了草丛,似乎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旅途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在异乡的醉意与对晨钟的畏惧,既有对酒醉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怀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秋夜的孤寂与对故人的怀念展开,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旧友的珍视,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无奈和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天秋月又满”意指:
A. 春天的夜晚
B. 秋天的夜晚
C. 冬天的夜晚
诗人对“晓钟”的态度是:
A. 喜欢
B. 畏惧
C. 无所谓
“羁旅长堪醉”意在表达:
A. 旅途的快乐
B. 对酒的渴望
C. 旅途的孤独与放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