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钛猊》

时间: 2025-05-02 12:36:43

诗句

两山如伏猊,波面忽引首。

江形若瓢然,此山乃其口。

往读西归志,一一未深剖。

及兹亲见之,语巧极雕偻。

妙哉写物功,万像不藏覆。

当时偶然书,信在三纪后。

临流重吁叹,有涕泫襟袖。

君看连城璞,岂但今不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43

原文展示

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钛猊
作者:李流谦

两山如伏猊,波面忽引首。
江形若瓢然,此山乃其口。
往读西归志,一一未深剖。
及兹亲见之,语巧极雕偻。
妙哉写物功,万像不藏覆。
当时偶然书,信在三纪后。
临流重吁叹,有涕泫襟袖。
君看连城璞,岂但今不售。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就像伏着的狮子,波浪的表面忽然抬起了头。
江水的形状像个瓢,这座山就像是瓢的口。
过去读《西归志》,一一没有深刻剖析。
而今亲眼见到,语言的技巧真是极为精妙。
啊,真是写物的功夫,万象都不藏匿。
当时偶然写下,信在三纪之后。
临近江边我重重叹息,泪水湿透了衣袖。
你看那连城璞,岂止是如今不被出售。

注释

  • 伏猊:指伏着的狮子,形容山的形状。
  • 引首:抬起头来,形容波浪的状态。
  • :一种盛水的器具,形容江水的形态。
  • 西归志:可能指某本书或文献,涉及西归的经历。
  • 雕偻:精巧而复杂的样子。
  • :指信实、真实的记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流谦游历大江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诗中对江水与山的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文学与自然交融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大江及其山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以“两山如伏猊”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姿态,生动而具体。接着,诗人运用比喻,将江水比作瓢,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形象。诗人在回顾《西归志》时,虽然曾有过阅读,但未能深入理解,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重新体验与反思。

随着亲眼见到这些景物,诗人表达了对写作技巧的赞叹,这种“妙哉写物功”的感慨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诗的最后几句,情感愈加浓烈,诗人因景生情,感叹连城璞的珍贵,暗示着真正的美与价值常常被忽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文化和艺术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山如伏猊:形象生动,山的形态如同伏着的狮子,展现出自然的雄伟。
  2. 波面忽引首:波浪突然抬起,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体现了江水的变化。
  3. 江形若瓢然:江流的形状如同瓢,形象形态极具视觉冲击力。
  4. 此山乃其口:山似乎是瓢的口,暗示着山与江的紧密联系。
  5. 往读西归志,一一未深剖:回忆过去的阅读经验,虽读过却未能深入理解。
  6. 及兹亲见之,语巧极雕偻:亲眼见到这些景象,才感受到语言的精妙之处。
  7. 妙哉写物功,万像不藏覆:对写作功力的赞美,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展现。
  8. 当时偶然书,信在三纪后:当时偶然写下此诗,时隔多年,仍然感到真实。
  9. 临流重吁叹,有涕泫襟袖:在江边深感叹息,情不自禁泪湿衣袖。
  10. 君看连城璞,岂但今不售:指向连城璞,暗示真正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当前的交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伏猊,江水比作瓢,生动形象。
  • 拟人:波面“引首”,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波面”“江形”,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价值的重新评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壮丽和永恒,代表自然的宏伟。
  • :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两山如伏猊”中的“伏猊”指的是: A. 躺着的老虎
    B. 躺着的狮子
    C. 躺着的熊
    D. 躺着的龙

  2. 诗中提到的“江形若瓢然”中“瓢”是指: A. 一种鱼
    B. 一种盛水的器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3. 诗人对《西归志》的态度是: A. 完全赞同
    B. 不屑一顾
    C. 曾读但未深刻理解
    D. 认为不重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钛猊**: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观,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瞬间的感受,而李流谦则更深刻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李流谦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冷泉亭纳凉 次陈肩夔韵 和龚宗谕五绝 书塘浦桥壁 秋夜 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 梦太夫人如平生 贺新郎(京学类申时作) 王君猷花圃八绝·花谷 海棠一夜为风吹尽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声名藉甚 买地券 包含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茵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场所 艸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八府巡按 一以当百 施衿结褵 軏輗 求人不如求己 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豪言空话 备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