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施滩》

时间: 2025-05-09 16:13:42

诗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13:42

原文展示: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白话文翻译:

宰嚭导致吴国灭亡,西施因此背负恶名。
她在春水中浣纱,水流急促,仿佛传来不平的声音。

注释:

  • 宰嚭:吴国的大臣,因其权谋使吴国覆灭。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被迫嫁给吴王而名声受损。
  • 浣纱:指在水边洗纺织品的活动,象征着女性的柔美和劳动。
  • 不平声:指对不公事的抱怨或对命运的不满。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宰嚭”和“西施”均与中国历史上的吴国有关。宰嚭是权臣,因其权谋导致吴国衰落。西施则是因其美丽而被用作政治工具,成为吴国王权的牺牲品。诗中通过西施的浣纱活动,反映了她内心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作品风格简练,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变革剧烈,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表达对美与权力、命运与无奈的思考,折射出唐代士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西施滩》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首句“宰嚭亡吴国”直接点明了历史背景,宰嚭的权谋导致了吴国的覆灭,这不仅是政治的失败,更是道德的沦丧。接下来的“西施陷恶名”,则将焦点转向了西施,她的美丽不再是幸福的象征,而是背负了沉重的恶名。诗人通过西施的浣纱活动,展现了她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与悲哀。最后一句“似有不平声”,则通过自然的象征,表达了西施内心的抗争和对不公命运的控诉,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历史的叹息,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关注。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宰嚭亡吴国:直接表述宰嚭的政治行为,导致吴国的灭亡,暗示权力的腐败与悲剧。
  2. 西施陷恶名:西施因宰嚭的权谋而被世人误解,表明美丽与命运的反差。
  3. 浣纱春水急:浣纱的动作与急流的水相结合,表现出西施的无奈与苦闷。
  4. 似有不平声:水流的声音象征着对不公命运的控诉,给予读者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水急流比作不平的声音,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拟人:赋予水流以声音,使得自然界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探讨了美与权力、命运与无奈之间的复杂关系。西施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性和命运的无常。

意象分析:

  • 西施:美丽与悲剧的象征,体现出女性在历史中的无奈。
  • 浣纱:象征着传统女性的角色与社会期待。
  • 春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情,暗示命运的不可抗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宰嚭的行为导致了哪个国家的灭亡?

    • A. 晋国
    • B. 吴国
    • C. 齐国
    • D. 楚国
  2. 西施在诗中从事什么活动?

    • A. 绣花
    • B. 浣纱
    • C. 织布
    • D. 钓鱼
  3. “似有不平声”中的“声”指的是什么?

    • A. 人声
    • B. 自然声
    • C. 船声
    • D. 鸟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女性命运的主题。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权力与命运。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历史变迁与人们的无奈,但侧重于国家与民生的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过回公寺 周小史诗 思吴江歌 南乡子 其八 南乡子 其四 南乡子 其三 菩萨蛮 其二 春光好 其七 春光好 其四 春光好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字旁的字 分服 淫辞秽语 徧礼 黄字旁的字 寿文 修学务早 齐心并力 雪天萤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西字头的字 户字头的字 包含噬的成语 临事屡断 竖心旁的字 健步如飞 一分一毫 口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