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19
华阳洞里持真经,心嫌来客风尘腥。惟餐白石过白日,拟骑青竹上青冥,翔螭岂作汉武驾,神娥徒降燕昭庭。长生不必论贵贱,却是幽人骨主灵。
在华阳洞中我持有真经,心中厌恶来访之人带来的风尘气息。只吃白石以渡过白天,想要骑上青竹飞向青冥。飞翔的龙岂能成为汉武帝的坐骑,神仙却无缘降临燕昭的宫廷。长生不必论及贵贱,真正的长生是幽人心灵的归属。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与道教有关,体现了他的隐逸思想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于华阳洞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道教修行的向往。
《华阳道者》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华阳洞的清幽,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对真理的追求。开头“华阳洞里持真经”便点明了诗人的修行身份,这种持经的行为不仅是对道教经典的尊重,更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通过“心嫌来客风尘腥”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来客的到访打扰了他的宁静,突显了他对独处的珍视。而“惟餐白石过白日”描绘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
后面的“翔螭岂作汉武驾,神娥徒降燕昭庭”则引入了历史典故,诗人通过对比飞翔的龙与汉武帝的坐骑,暗示了世俗权势与真正自由的区别。最后一句“长生不必论贵贱,却是幽人骨主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长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归宿,而非世俗的财富与地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道教思想的传承,更是对人生命题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精神的永恒与内心的宁静,强调长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心灵的自由与独立。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华阳洞”象征什么?
A. 世俗繁华
B. 隐逸修行的理想场所
C. 权力的中心
D. 战争的前线
诗中的“长生”主要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归属
C. 昂贵的生活
D. 社会地位
诗中“翔螭”比喻了什么?
A. 个人的自由
B. 世俗的权势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