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2:51
投所知
作者: 张蠙 〔唐代〕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在京城十五年,春天的景色依旧迷人,但我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听说经过离乱的动荡,终于有了公道的开端,渐渐地发现孤独的人越来越少,屈辱的人却依旧不多。
我那匹劣马再次寻找商岭的道路,扁舟也寄托在越溪的水滨。
省郎的门如龙门般高峻,期望借助风雷的力量,来改变这干涸的鱼鳞。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投所知》创作于唐代的动荡时期,诗人在经历了政治、社会的变迁后对自身境遇有所感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投所知》通过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十五年看帝里春”引入,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理想未实现的惋惜。诗中提到的“离乱开公道”,则暗示了社会动荡后理想的重新复苏,但诗人心中对“孤平少屈人”的感叹,说明即使在新的局势下,真正能实现理想的机会依然稀少。
后半部分诗句,诗人用“劣马再寻商岭路”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努力,暗示自己虽有追求,但条件有限。而“扁舟重寄越溪滨”则表现出一种寄情于水、归隐的心态,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结尾“省郎门似龙门峻”,更是将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期望借助外力改变现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张蠙的《投所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理想未实现的惋惜
C. 对政治的赞美
D. 对故乡的思念
“省郎门似龙门峻”中“龙门”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C. 战争的悲惨
D. 个人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劣马”象征什么?
A. 诗人的理想
B. 诗人对自我能力的自嘲
C. 自然的美
D. 社会的动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蠙的《投所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张蠙更显得个人化和内省,而王之涣则更加强调外在的壮阔与豪情。